呂漢陽:GPA談判應重視企業利益
隨著政府采購協議(GPA)談判進程的推進,2012年,這項工作會是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的重點之一。作為政府采購的重要角色,企業利益應在談判中得到重視。
我國于2007年12月28日提交了加入GPA的申請和第一份出價清單,2010年7月我國提交了第二份出價清單,降低了門檻價,增加了開放程度,縮減了過渡期,但在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開放上仍然維持了初步出價清單,不進行開放。2011年11月30日,我國提交了第三份出價清單,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和浙江5個省市納入了開放范圍。這是我國啟動GPA談判以來首次開放地方政府采購市場,是我國政府采購市場國際開放的重大突破和進展。
加入GPA,對中國的政府采購制度和市場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對廣大的中國企業則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首先,加入GPA給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中國國際貿易政策強調“走出去”,但是,在中國加入GPA之前,中國企業不能享受到在國際政府采購市場上的非歧視待遇,只能看著其他GPA締約方的企業獲取多數貿易機會。GPA締約方政府采購市場2008年的規模高達1.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大約占1萬億美元左右,而中國2009年的政府采購規模僅7400億元,從絕對數量來看,GPA締約方的政府采購市場比中國大得多。中國目前是最大的出口國,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因此我國一旦加入GPA,就能夠進入這些國家的政府采購市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投標和貿易機會。
其次,加入GPA給中國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政府采購市場的開放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外國企業直接進入中國政府采購市場參與投標,給原本競爭激烈的市場帶來更大的壓力。在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前,中國的招標投標主要集中在國內企業之間;而開放后,則要與外國企業在國際國內政府采購市場上同臺競技,這不僅要求中國企業在產品的質量、技術和服務等各方面不斷提高,而且要求企業在學習國際規則和投標技術方面有所準備。
最后,加入GPA有利于中國企業的制度完善。目前,由于中國企業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合規經營和誠信經營尚未成為企業精神,引起國外的不信任和擔心,以致于中國企業即使有機會參加國外政府采購投標競爭,但仍然會遇到對方提出的種種額外條件。隨著中國加入GPA進程的推進,中國企業逐漸融入和適應國際規則體系,有助于促進中國企業的制度完善和合規經營。同時,加入GPA以后,中國政府采購逐步開放,一方面使更多外資企業進入國內采購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有機會參與對方國家政府采購,有利于中國企業向國外企業學習先進管理和投標經驗。隨著中國企業的制度完善,必將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使中國企業在海外政府采購市場上拿到更多訂單。
可見,加入GPA對企業的影響很大,需要深入研究和通盤考慮。企業作為政府采購的重要角色,是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提供者,是政府采購的質量保證者,因此GPA的談判不能忽視對企業的影響,不能不重視企業的利益和訴求。一旦加入GPA,企業便在一線參與競爭,因此要向我國廣大企業進行宣傳,讓他們了解和認識今后的影響并做好準備。同時,在談判研究中要充分吸收企業的參與,深入研究對企業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為支持和保護我國的企業、產業做好預案。(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員、博士后)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