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理財產品規模環比增加超2萬億元 存款為何“搬家”理財市場
4月份理財產品規模環比增加超2萬億元 存款為何“搬家”理財市場
經濟日報
近日,普益標準發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8.42萬億元,環比增加2.34萬億元。與此同時,據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4月單月人民幣存款減少3.9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縮減了1.8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縮減了1.87萬億元。存款“搬家”理財市場現象明顯。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4月理財規模大幅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市場,債券價格上漲帶動理財收益提高,吸引投資者購買理財。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手工補息被禁止等降低了存款收益,也促使投資者將存款轉向投資理財,這也是理財規模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霞表示,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定期存款利率,這一舉措或將引起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變化,出現存款“搬家”現象。
手工補息、高息攬儲行為被監管禁止,使得銀行存款收益率進一步下行。今年4月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維護市場合理競爭秩序,強化存款利率調整效果,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興業研究相關研報顯示,對銀行手工補息采取嚴監管之后,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從“價”的角度來看,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存款利率的變化會使銀行的負債成本率發生改變。手工補息嚴監管使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率下降。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后續來看,理財存續規模預計延續上升態勢,二季度末存續規模或逼近28萬億元,2024年末或達30萬億元,現金管理類和短期限固收類產品有望發力。隨著存款自律約束趨嚴和保險通道監管調整,銀行理財在資產配置方面的“存款化”趨勢有望緩解,信用債配置比例或觸底回升。理財機構要充分發揮理財在銷售渠道和資產配置方面相較于債基的比較優勢,推動理財市場實現量價齊升。
專家認為,存款和理財之間的相互轉化為正?,F象,雖然4月份人民幣存款規模減小,但目前居民和企業儲蓄意愿并未出現根本性、趨勢性變化,微觀主體特別是居民總體上仍表現出較高的儲蓄意愿以及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意向。目前銀行理財主要配置是以現金管理類和債券型理財產品為主,更加追求穩健收益。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銀行理財規模擴大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康發展,銀行需要合理規劃設計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提升客戶投資體驗;同時注重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識別,嚴禁虛假宣傳,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優化市場跟蹤、風控管理等流程制度。
(記者 彭 江)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