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收儲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調節收儲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經濟日報
夏日麥田,機聲隆隆,當前全國麥收進度已近八成。在新麥大量上市、價格弱勢運行之際,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級儲備小麥調節收儲的功能,暫停各級儲備小麥輪出,開啟儲備小麥輪入,并增加2024年產國產小麥收儲規模。一系列政策利好的釋放,有助于穩定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保障糧食市場平穩運行,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小麥供強需弱是小麥價格走弱的根本原因。面粉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和貿易商是小麥市場化收購的主體。從面粉加工需求看,當前正處于面粉消費淡季,面粉加工企業需求仍處弱勢,采購原糧較為謹慎,壓價收購的態度較為明顯。從飼料加工需求看,由于養殖業不景氣,飼料需求下降,飼料產量預計下半年仍呈下降趨勢,玉米價格較低,小麥飼用替代無優勢。從貿易商看,由于去年虧損較多,再加上今年小麥豐收,供應量大,市場不看好后市大漲,貿易商建立庫存積極性不高。如果放任小麥價格下降不管,就會影響農民種糧收益,進而影響種糧積極性。
政策性收儲企業承擔著“豐則貴糴,歉則賤糶”的調控職能,在糧食豐收、市場糧價較低時,適當提高糧價收購,防止“谷賤傷農”;當市場糧價較高時,適當降價銷售糧食,防止“米貴傷民”。在今年新麥上市、小麥價格走弱之時,一方面暫停中央和地方儲備小麥輪出,繼5月初中央儲備小麥暫停輪出之后,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主產省省級儲備小麥也暫停輪出,為新麥上市騰出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增加2024年產國產小麥收儲規模,并啟動儲備小麥輪入收購,有序開展小麥收購,支撐市場均衡運行。
調節性增儲與最低收購價收購一樣,均是引導市場糧價、確保農民種糧收益、穩定糧食生產的宏觀調控措施。從歷史規律看,糧食連年豐收會導致糧食相對過剩,糧食價格下跌,出現賣糧難問題,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為了預防“谷賤傷農”,我國從2004年以來實行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這是我國糧食走出豐年歉年有序循環規律、實現“二十連豐”的重要原因。有專家預計,今年新麥集中上市后,價格將高于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大范圍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性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各級儲備企業增加2024年產國產小麥收儲規模,能夠更好地起到防范“谷賤傷農”的作用。
調節性增儲與最低收購價收購有著明顯區別。最低收購價收購是按照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進行收購,當市場糧價低于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委托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糧食企業,按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的糧食。調節性增儲堅持市場化收購原則,可以和各級儲備糧輪換有效協同,對小麥價格形成支撐,調節小麥市場供需,目的是更好地吸引多元化主體入市進行收購。
不過有人擔心,國家增加2024年新產小麥收儲規模,會再次引發“國產糧食進國庫、進口糧食進市場”現象。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口勢頭較猛,自2021年以來,小麥進口量已經連續3年突破進口配額。在國內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價格下行的情況下,一定要平衡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控制好糧食進口的規模和節奏,謹防低價進口小麥沖擊國內市場,影響國內糧食產業安全。
夏糧收購要發揮儲備糧調節收儲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賴國有糧庫,要不斷增強市場購銷活力,努力構建主體多元、購銷踴躍、流通順暢的良好局面。主產區要強化產業引領,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工業制造優勢,發展食品加工業,提高糧食就地加工轉化能力。鼓勵引導糧食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根據市場需要發展糧食生產,避免盲目生產,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農民“種什么”“怎么銷”的難題。
(作者:劉 慧)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