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穩健
2012年的主要任務是穩中求進,通貨膨脹已經不再是首要目標,貨幣政策雖然依然名為穩健,但在預調微調的口徑之下,實際力度將會是適度寬松。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11年12月14日閉幕,對于2012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下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而更為具體的宏觀調控政策也終于定調,基本延續了2011年的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于積極的財政政策,基本上在市場的預期之內,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則多少有些低于市場預期。在經濟增速放緩之際,市場原本期待貨幣政策會轉向適度寬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后,期待落空的股市加速下跌,輕而易舉跌破了2200點。
事實上,雖然2012和2011年的貨幣政策都冠以“穩健”一詞,但由于這兩年的經濟基本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貨幣政策雖然同為穩健,但實質內容將大相徑庭。不妨以廣義貨幣M2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回顧一下近年來的宏觀調控。
從2005年到2007年,我國的貨幣政策都是“穩健”一詞,但是這3年的M2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7.6%、16.9%和16.7%。2008年,我國的貨幣政策定調為“從緊”,但是這一年的M2增速反而高達17.8%。金融危機爆發后的兩年,2009年和2010年,我國的貨幣政策定調為“適度寬松”,這兩年的M2增速更是高達27.7%和19.7%。不難看出,我國近年來的貨幣政策無論在言語表達上如何變化,但在事實上基本上都保持了寬松的環境,尤其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年份,貨幣政策尤為寬松,遠遠高于政策預期。
2011年是一個例外,由于國內對通貨膨脹和房地產堅定不移的持續調控,加之國際市場上歐美債務危機引發熱錢外流等多重因素,這一年的貨幣增速創下了多年來的新低。11月末的廣義貨幣M2余額為82.55萬億元,同比增速僅為12.7%,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下滑,創下10年來的新低。在2011年年初,央行原本預計2011年的M2增速為16%,而現在看,2011年末的M2增速大概僅為13%,這也是近年來唯一一次M2的實際增速小于政策預期。
以此看,2011年的貨幣政策雖然名為“穩健”,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從緊”。2012年的貨幣政策基調雖然同樣名為“穩健”,但由于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實際內容將是轉向“適度寬松”。
穩健、積極、適度寬松、從緊……這些對于宏觀調控的描述只是定性而非定量,所以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通常千變萬化。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貨幣政策上,財政政策的變化也同樣明顯。比如2009年至2011年,連續3年實施的都是積極財政政策,但每年“積極”的程度均不相同。通常而言,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大致意味著一定的財政赤字率,我國通常為3%以下。2009年和2010年,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分別為2.3%和1.7%,而2011年雖然同為積極財政政策,但是積極性明顯不如前兩年。
所以,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2011年實際上都是緊縮之年,而非描述中的穩健積極。在經歷了2011年的財政緊縮之年后,2012年在穩增長的背景下,實現真正積極財政政策的概率將大大提高,而在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之下,貨幣政策大概也很難做到真正穩健。(摘編自《三聯生活周刊》,作者謝九,2012年1月11日)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