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梧桐樹
【記憶】
大梧桐樹
■ 張澤明
村里的大梧桐樹老了。
無人知道它自何時開始破土生長。因為村里仍健在的最年長的人,也說不清它年輪幾何。人生閱歷最豐富的村民,在它面前也只是個“小學生”。
無人不知它的存在,因為它默默屹立在村道的拐彎處。經過的村民看見它,就能估計出還有幾分鐘就能回到自己溫暖的小家;往來車輛看見它,就知道必須提前減速轉彎了。村道這處九十度的急彎,幾十年下來幾乎沒有發生過交通事故,大梧桐樹就是那塊風雨不毀的“警示碑”。
春天,大梧桐樹慢慢蘇醒,憋著勁兒地準備生長,仿佛把每一次春風拂過都當成又一次重生。
夏天,大梧桐樹枝繁葉茂,樹冠參天。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和密布其間的綠葉形成一簇又一簇的“巨傘”,不高不低恰到好處地蔭蔽著樹下經行的人們。
秋天,大梧桐樹黃了葉子,白了樹干。巴掌大的黃葉層層疊疊鋪滿樹下,人走過去“咯吱咯吱”的,好像是大樹在和大家說,無論生活有多少煩惱,還是要笑一笑。
冬天,大梧桐樹筆直地站在那,像一個不屈的老戰士。風蕭蕭經過,它任憑枝條呼嘯。雪颯颯撒落,它與大地一同白頭。鄰近人家屋里燒爐取暖生出縷縷輕煙,它“沐浴”其中。冬日清朗夜空星光萬里,它坦然受之。隨遇而安的它只有一種堅守,那就是屹立、挺拔,挺直腰桿、挺起胸膛地隨性生活著。
大梧桐樹融入了村子里的煙火生活。上世紀九十年代,看露天電影是村民們最大的享受。而露天電影的放映地,就設在大梧桐樹旁邊的小廣場上。放電影一般是在晚上七點左右,但是六點前后,大梧桐樹下就已經聚滿了小商小販——賣雪糕的、賣瓜子的、賣爆米花的、賣花生的、賣辣條的……生意火爆,熱鬧非凡。樹旁大戲開場,樹下買賣不絕,這就是村子里的“嘉年華”。
樹下火爆,樹上也“不甘寂寞”。三三兩兩的孩子們在大梧桐樹上竄上竄下,搞得本來在樹身上賣力“歌唱”的知了都得退避三舍。有調皮的孩子還掛在樹上嗑瓜子,瓜子皮像一陣陣雨點落下來,惹得樹下的人一通罵。被罵的“肇事者”此時就化身一條小泥鰍,滑下樹來,混入看電影的人群。大梧桐樹俯視著他們,笑而不語。
村子里的婚喪嫁娶,大梧桐樹也得“參加”。紅頭喜事,大梧桐樹要被綁上紅色的“喜帶”。村民故去,大梧桐樹的枝條上也得有白布飄搖。也許大梧桐樹自己也記不清這些年有多少這樣的人來人往,入村出村。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已經習慣了大梧桐樹的陪伴,“大樹根兒底”就是對大梧桐樹下約定俗成的稱呼,即便村子里高大的樹不止大梧桐樹這一株。從這個角度上說,當年村民們看《皇城根兒》電視劇的標題,絲毫不覺陌生,大梧桐樹多少起到了些啟蒙教育的作用。
然而如今,大梧桐樹老了。或許是某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大梧桐樹的一根特別粗壯的枝干斷裂開來。從那以后,大梧桐樹精神明顯不如從前,葉子不再茂密,枝條不再延展,樹冠也耷拉下來,連樹皮都顯得發白了許多。樹身上原來拳頭大的樹洞,少了枝葉的遮掩,如今也格外扎眼。
村子里也不同往時了。本地人走了大半,有的是去外地工作,有的則搬到市區,住上了樓房。而外來人口不斷涌入村子,天南海北,南腔北調。相較于他們的喧鬧,大梧桐樹下安靜了許多。
新的區域規劃,是要把村子拆遷,零零星星已經搬了一部分人。搬遷區里的樹木,不免也要隨著新規劃被搬走。大梧桐樹雖然暫時不在搬遷區,但它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歷史使命即將結束——老了,化成泥了,未必不是孕育另一種重生。鄉愁與希望,似乎也應該這樣。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