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數九寒天過成詩
【文化隨筆】
把數九寒天過成詩
■ 盧海娟
冬至進入數九寒天,在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長河中,有許多關于數九寒天的富有哲理和生活智慧的習俗,如繪制“九九消寒圖”。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曾記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每天染一瓣,瓣盡則春深。”素梅一枝,梅開九朵,每朵九瓣,每日染一瓣,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古人性情怡然,連枯寂的冬天,日子也過得如詩如畫。
除了消寒圖,還有消寒句。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雙鉤空心字,過去是繁體字,每個字都是九畫,自冬至開始,逐日描紅填寫一畫。填寫完九個字,便“九”盡春來。也有寫“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的,總之一句九字,每字繁體九畫,而且字里行間蘊含著盼春的期許。
數九寒天一開始是一種計時方法,隨后演變為民間歌謠,稱為“九九歌”。這些歌謠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每個九天的天氣變化和自然現象:“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朗朗上口的歌謠,不僅成為人們記錄和預測冬季寒冷的一種方式,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人間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的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小飲最宜冬至日,苦吟偏愛夜長時。”既是節日,小酒一定要斟上。正如范成大在《滿江紅·冬至》所言:“著意調停云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有詩有酒的冬至,下酒的小菜也詩意。冬至是一年中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此時身體很容易吸收外來營養使之發揮滋補功效。三九最冷與腎臟相應,所以補腎為要,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有助身體御寒、溫腎助陽。《資治通鑒》卷四十五載:“玉盤寸斷蔥芽嫩,鸞刀細割羊肩進。不敢厭腥臊,緣君親手調。”
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餃子的寓意為招財進寶、團圓福祿、健康長壽等。“濁酒醒來聞吉語,晴過冬至兆豐穰。”
“三九寒威漸漸強,顛風刮面怎禁當。”數九寒天,運動也詩意。民間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冬至適當鍛煉身體可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加速新陳代謝。而天太冷,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愉悅心情。
冬至極寒之后,陽氣漸生,美好的希望就在不遠的將來。把數九寒天過成詩,一年四季,必將陶醉在詩情畫意里。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