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競秀春色好
二〇二四年終觀察
萬木競秀春色好
——2024年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盤點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今年6月份,江西BSDSW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招商銀行申請“政采貸”成功獲批最高700萬元的貸款額度。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江先生介紹,江西BSDSW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業,主要從事生物科技領域內的技術研發、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在江西的政府采購項目主要方向是高校科研設備類采購。“因為中標項目多為科研設備,長期需要墊付較多的資金,‘政采貸’產品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作為小微企業,在后期參與政府采購項目時也會更有底氣。”江先生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像江西BSDSW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的中小微企業,在銀行辦理“政采貸”業務。中小企業如點點繁星,構成經濟發展的燦爛星河。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全國各地通過加強“政采貸”、支持中小企業、進行“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切實解決企業關注的營商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持續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更優的環境和服務。
讓金融活水“滴灌”政采“新苗”
曾經有不少中小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很想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競爭,但由于資金周轉困難、競爭不過大企業等原因,就放棄了投標。今年,財政部出臺相關舉措,讓更多銀行和企業實現了“雙向奔赴”,讓金融活水“滴灌”政采“新苗”,使更多中小企業有信心、有底氣進入到政府采購市場中。
“今年4月,財政部發布《關于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中國政府采購網開通批量獲取政府采購信息權限的通知》,大大增加了銀行推動‘政采貸’業務的信心,我行申請‘政采貸’的戶數逐月增加。隨著新一年預算的下達,近期我行‘政采貸’業務申請量迎來今年新的高峰,5月單月申請戶數首次突破400戶。”招商銀行財政金融團隊業務總監劉磊告訴記者。
除了中央層面,各地相關部門也“各顯神通”,積極為政府采購市場中的中小企業積蓄“金融活水”。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在2021年就開始準許銀行從福建省政府采購網獲取政府采購活動有關數據,用于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1年內未有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記錄的銀行,將停止數據對接或者交互,2年內不再重新開放。今年,福建省再次完善中小企業“政采貸”工作機制。在福建省政府采購金融服務平臺系統中增加了新的功能,政府采購合同簽訂后,系統將自動跳轉到政府采購金融服務平臺“政采貸”頁面,以擴大政策知曉度和“政采貸”申請的便利度。“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完善福建省政府采購金融服務平臺系統相關功能,探索增加政府采購電子合同及數電發票功能,實現電子合同、政府采購數字電子憑證(合同、發票)應用平臺和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有效銜接。”福建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安徽還建設了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讓各項惠企政策資金“一鍵直達”市場主體。
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了政府采購合同信用融資服務平臺,積極與金融機構共享政府采購信息,聯合各金融機構開發政府采購特色信貸產品20余款,打造“7個工作日審批、5個工作日放款、0擔保”的“750融資”模式。截至目前,累計為1300余家市場主體提供低息信用融資近18億元、提供各類保證金保函12億元,帶動就業1萬余人,真正實現了“信息流換資金流”……
全國各地持續發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政策禮包溫暖中小企業
量多面廣的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反映營商環境的“晴雨表”。今年以來,中小企業持續茁壯成長。從提高給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和評審優惠幅度到在工程項目中支持中小企業,再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各地積極出臺政策禮包,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為中小企業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我省通過提高合同預付款比例和采購預留份額比例、提高小微企業價格評審優惠幅度等舉措,提升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積極性,2024年前三季度中小企業獲得政府采購合同金額占全省政府采購規模比例達81.3%,使中小企業釋放出強勁的活力。”安徽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負責人表示。
如合肥市給中小企業“留單子”,并提高面向中小企業的采購份額。“超過200萬元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我們預留中小企業采購比例從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其中,貨物和服務項目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從不低于60%提高至不低于70%。對符合規定的小微企業給予10%—20%的價格扣除優惠,用扣除后的價格參加評審。”合肥市財政局分管負責人介紹說。
在工程項目中支持中小企業方面,山東省聯合發改、住建、交通、水利、農業等部門,分類制定完善工程招標標準文本,推動使用財政資金的工程招投標項目貫徹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政策。上海市財政局也積極發揮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功能,推進相關扶持政策在全市政府采購工程項目中更好地落實。
另外,記者了解到,今年內蒙古、寧夏、廣東等地還對《中小企業聲明函》的填寫作出細化要求。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政府采購領域“整頓市場秩序、建設法規體系、促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在政府采購工程項目中落實扶持政策。適用招標投標法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要全面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對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預留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至2026年底。”《行動方案》的出臺,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保障。
政策禮包還不止于此。記者了解到各地還通過遠程異地評標,免收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和采購文件工本費,嚴格規范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收取、退還等方式為企業減負,降低企業采購交易成本。
專項整治拓寬發展空間
對企業來說,能否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是企業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必須加以遏制。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供應商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不僅會破壞政府采購市場公平,而且還會擠壓守法經營主體的生存空間。
為給企業營造良好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財政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2023年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治采購人傾斜照顧本地企業,以注冊地、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投資者國別、經營年限、經營規模、財務指標、產品或服務品牌等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歧視待遇;代理機構違規收費、逾期不退還保證金;供應商提供虛假的檢測報告、認證證書、合同業績、中小企業聲明函、制造商授權函等材料謀取中標;供應商成立多家公司圍標串標,投標文件相互混裝、異常一致,投標報價呈規律性差異,投標保證金從同一賬戶轉出等惡意串通行為。今年以來,各地積極響應,查找問題。
如山東省開展“四類” 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全省共檢查代理機構267家、采購項目1380個,對153家采購人、123家代理機構、75家供應商作出了行政處理、處罰。河南省全省共抽取檢查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約300家,涉及近千個預算單位的1300多個項目,處理處罰200余家單位。上海市、區兩級財政部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抽查了55家采購代理機構、284個政府采購項目,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查實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了處理處罰。湖北省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對代理機構進行檢查,共抽取472家代理機構進行檢查(占比16.8%),每家代理機構抽取不少于5個項目,共抽取2229個項目,逐個進行了“四類” 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檢查。專項整治工作共發現“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問題275個,均相應作出了處理處罰,共涉及71家采購人、155家代理機構和55家供應商。福建省(廈門除外)共檢查58家代理機構,286個采購項目,發現“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問題線索176個,分別是“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問題線索89個,“代理機構亂收費”問題線索72個,“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問題線索15個。目前已對153家單位作出責令整改的處理,對6家供應商作出罰款及1—3年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處罰,分別對1家采購人和1家代理機構作出警告處罰……
此外,福建省為從源頭上控制評審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明確政府采購文件評審因素設置以客觀評審因素為主,主觀評審因素應客觀化,嚴格控制等次分差,項目主觀評審因素分差原則上不得超過3分,高質量推進政府采購公開、公平、公正開展,營造良好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既要有參天大樹,也要有萬木競秀。今年以來,我國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取得了良好成效,明年靜待有更多企業參與到政府采購活動中,為政府采購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