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逛”的化學巨匠
【漫筆】
“閑逛”的化學巨匠
■ 余娟
在19世紀末的英國曼徹斯特,有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索迪的化學家,他的科研生涯似乎與“勤勉”二字格格不入,而他本人也更像是一位在實驗室里漫步的詩人。
1877年出生的索迪,本是一位地質學專業的學子,卻在而立之年突然對放射性元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理由聽起來頗為隨性:他覺得放射性研究不需要太多復雜的實驗設備,適合他這種不太愛動手的性格。
索迪的實驗室生活,與其說是科研,不如說是一場場與元素的偶遇。他最喜歡的,便是端詳實驗室里擺放著的各種礦石,仿佛一位古董收藏家,想要在歲月的沉淀中尋找故事的線索。偶然捕捉到一些放射性衰變的現象,他也只用寥寥數筆,在實驗筆記本上漫不經心地進行記錄。
這樣“閑逛式”的研究方式,在一個春日的午后發生了轉變。那天,索迪正對著一塊釷礦石發呆,突然,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如果放射性元素能夠衰變成其他元素,那么這些新生成的元素是否也會繼續衰變,直至形成一種穩定的最終產物?這個看似簡單的疑問,卻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原子世界的新大門。
索迪開始系統地研究放射性衰變鏈,他發現,放射性元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像家族譜系一樣,一代代衰變,直至達到穩定狀態。這一發現,后來被命名為“同位素位移定律”,它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原子核結構的理解,也為后來的核物理學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1年,索迪因其在放射性化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與另一位科學家共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站在領獎臺上,索迪微笑著說:“我的科研之路,或許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場隨意的散步,但正是這些散步,讓我得以在科學的花園中,不經意間摘下了最美麗的花朵。”
科學的發現并不總是源于夜以繼日的苦干,有時候,一顆好奇的心,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以及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就足以引領我們走向未知的輝煌。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讓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像索迪那樣,在科學的“田野”上悠然漫步,或許,下一個偉大的發現,就藏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