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支持草原保護修復總投資達到1100億元
中央財政支持草原保護修復總投資達到1100億元
本報訊 記者吳敏報道 記者日前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下簡稱國家林草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支持草原保護修復總投資達到1100億元,草原生態保護取得了歷史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長李擁軍表示,近年來,國家林草局以組織實施“雙重”“三北”等工程為抓手,持續推進草原修復治理,年均修復草原超過4600萬畝,年均防治草原鼠蟲害面積超過1億畝,草原鮮草總產量超過5.5億噸。“三北地區草原生態質量持續提升,科爾沁沙地正在重現往日稀樹草原風光,京津上風口沙源明顯減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草原保護修復需要科技創新。我國通過統籌推進研發項目部署、創新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培養等工作,并專門成立了國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為草原生態質量穩步提升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其中,通過構建完善草原保護修復條件平臺體系,布局建設10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6個國家林草局生態定位觀測研究站,我國初步形成了重點地區、重點生態類型全覆蓋的草原生態觀測網絡,為摸清草原生態本底、明晰草原生態過程、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奠定了堅實基礎。
植綠還得護綠。我國林草系統堅決守牢草原資源安全底線,始終保持草原執法監管高壓態勢,聯合開展“綠盾”“護綠”等專項行動,打擊毀草開墾、非法占用草原等違法行為,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開展草原變化圖斑判讀與核查處置,提高主動發現草原違法行為的能力。2018年以來,各地累計立案查處破壞草原案件近5萬起。
草種是國土綠化和草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二級巡視員趙兵介紹道,當前,我國草種業正處在起步階段,各類草種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特別是生態修復急需的優良鄉土草種依然供應不足。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草種業發展,持續加強基地建設,提升草種供給能力。截至2024年底,已新建近60萬畝的草種繁育基地,年產優良鄉土草種近2.5萬噸,有力地支撐了“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的草種需求。
同時,為加強草種質資源調查保存利用,夯實資源根基,我國啟動了第一次全國林草種質資源普查。目前全國已有內蒙古、山西等18個省區啟動了草種質資源普查;布局建設“1個中心庫+20個資源圃”的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組織編制了30個主要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指標,為育種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各地還以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為契機,通過加大人工種草力度、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轉變傳統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促進草原休養生息,有效緩解了天然草原放牧壓力,促進了草原生態的恢復。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