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圖背后的政采力量
【世界地球日專題】
天地圖背后的政采力量
編者按: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自然資源部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用實際行動展現財政資金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使美麗中國成為美麗地球最靚麗的組成部分。
■ 本報記者 吳敏
4月22日,自然資源部為世界地球日獻上一份“大禮”,即宣布天地圖再次改版上線。
天地圖是什么?它的改版內容有哪些?政府采購為天地圖的改版做了哪些貢獻?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采訪。
日均訪問量超10億次的網站
天地圖,并不是一張普通地圖,而是一個平臺、一個網站。它是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向社會提供各類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推動地理信息數據開放共享的政府網站。
據了解,自2011年天地圖上線以來,在線注冊開發用戶超過124萬個,地圖服務接口日均訪問量超過10億次,持續為政府、企業、公眾提供權威、標準、統一的在線地理信息服務。
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黃蔚介紹,這一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廣東等地依托天地圖電子地圖與影像地圖等支撐,提供不動產信息“以圖查房”可視化服務,實現不動產位置快速定位、不動產坐落及屬性信息便捷查詢。中國民用航天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利用天地圖平臺進行無人機適飛空域規劃、飛行數據查詢等應用。此外,天地圖也為國家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提供地理信息支撐,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及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等。
不管是地圖導航還是外賣餐飲,基于地理位置的增值服務與應用,成為近年來公眾足不出戶就能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黃蔚表示,此次,天地圖的改版上線,就是為了實現從傳統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向集地圖服務、科普宣傳和自然資源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轉變。
向綜合服務平臺轉變
“我們認真提煉、篩選自然資源領域和政務服務、企業發展、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匯集到天地圖上,讓用戶獲得更加豐富的自然資源信息,更好地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黃蔚表示。
新版天地圖增設了“美麗自然”與“美好生活”兩個板塊,補充匯集了林草、地調、海洋等自然資源專題地理信息數據,首次發布了國家公園、“三北”工程、自然遺產、和美海島、海洋經濟、潮汐預報、地質遺跡、空間規劃、珠峰測量、化石產地、礦物晶體、史前生命、珠寶玉石等18個專題,在一張地理底圖上集成疊加,全方位展現自然資源新風貌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成就。
除了能夠整合數據,用地圖展現綠水青山,新版天地圖還更加貼近民生,用地圖服務百姓生活。黃蔚介紹,新版天地圖以“地理信息+空間可視”形式提升地理信息專業服務,幫助用戶更好地走進數字國土空間、認識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資產、了解各地空間規劃、瀏覽和美海島、追溯地質演化、漫游國家公園、體驗“三北”工程、實時查詢全球港口潮流潮汐預報。
比如,點開“國家公園”專題,可以在地圖上看到我國國家公園的地理分布,點開其中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詳情鏈接,在地圖上快速定位后,用戶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進一步了解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具體信息。“史前生命”專題集科普與趣味于一體,點開“北京人頭蓋骨”專題,可以查看遺跡的地理信息,還可以觀看頭蓋骨三維視頻。另外,本次改版也發布“潮汐預報”信息,用戶可以在地圖上查看全球、中國近海主要港口的實時潮汐預報。
政府采購支撐地理信息數據準確鮮活
地理信息,關鍵在于精準。如何讓天地圖保持數據資源的準確性和鮮活性?
黃蔚表示,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天地圖通過三級節點的縱向傳導,疊加“專業部門+社會力量”的橫向協同,形成縱橫交織的動態更新模式,實現了變化快速發現、節點聯動更新、全國一體化服務。
為了使天地圖發布的各類信息更加真實、客觀、準確、安全,各級節點每年至少更新一次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在線服務數據集,鼓勵建立地理信息快速發現機制,豐富數據來源,及時在線聯動更新關鍵、重要信息,不斷提升數據時效性和準確性。
天地圖數據的準確性和鮮活性離不開政府采購的支撐。打開中國政府采購網,搜索“天地圖”三個字,就會出現多條政府采購公告。點開3月28日發布的“2025年天地圖年度數據更新項目成交公告”,記者看到,這是一個典型的天地圖數據更新服務采購的項目。該項目采購人是昆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機關)。最終,江蘇省測繪工程院在一眾投標商中脫穎而出奪得此標。
根據采購文件,該項目的采購目標是在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下,遵照天地圖建設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基于昆山市最新地理信息資源,更新“天地圖·昆山”在線電子地圖,豐富數據內容,更新昆山資源目錄服務系統,拓展應用深度與廣度;開展天地圖省市縣數據融合,實現昆山縣級節點與省級節點的服務聚合與協同服務;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權威的公共地理信息和專題地理信息產品服務,進一步推進昆山市地理空間信息資源開發、共享與應用。
“昆山市作為縣級市層級,是天地圖最基層的更新主體,我們更新完的數據將融合進江蘇省的天地圖數據,江蘇省更新完的數據又將融合進國家天地圖的數據。我市于2020年完成了‘天地圖·昆山’建設,2021至2024年連續4年開展了‘天地圖·昆山’年度數據更新工作。今年,我們以政府采購的方式采購天地圖年度數據更新服務,為天地圖國家層面數據的更新做好支撐。”昆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部對天地圖的數據更新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建設目標,采購的時候只需要按照這些標準和目標做好需求管理,中標供應商在履約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偏差。
昆山市天地圖年度數據更新項目只是政府采購支持天地圖數據更新的一個縮影,這樣的采購項目還有很多。例如,祖國最西邊的新疆2025年“天地圖·兵團”公眾版維護與更新項目,最南邊的廣東省天地圖數據采集更新技術服務委托(2025年)采購項目等。這些項目不斷支撐天地圖數據實時更新,讓數據保持鮮活性和準確性。
專家表示,要保護好地球,就要認識地球。做好天地圖網站更新將為認識地球、保護地球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因此,天地圖改版上線是獻給世界地球日的一份“大禮”。
·鏈接·
天地圖發展歷程
2010年初,國家測繪局決定指導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等單位建設天地圖。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資料收集、技術攻關和系統集成,2010年10月21日,天地圖測試版開通試運行。
2011年1月18日,天地圖正式上線,向社會公眾提供權威、可信、統一的在線地圖服務。
2013年6月18日,天地圖的2013版本正式上線,整體服務性能比此前版本提升4至5倍。該版天地圖還開通了英文頻道、綜合信息服務頻道和三維城市服務頻道,并更新了手機地圖。
2013版細化了分類搜索,優化了地名興趣點查詢結果排序;新增地標搜索的直接跳轉功能,增加了大量國外主要城市的搜索及跳轉;新增公交搜索功能;優化駕車規劃邏輯和操作功能;全面優化網頁程序,提高了地圖首次加載與瀏覽速度。
2013版支持每天用戶網頁瀏覽的次數由2000萬次增加到超過4000萬次,系統運行可靠性大幅提高。
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自然資源部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責部門之一,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成為天地圖建設的主責機構,不斷推動天地圖建設。
2024年4月24日,2024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用。2024版天地圖更新發布交通、居民地、水系、綠地、政區、地名地址等地理信息要素約1231.12萬條。截至2024年4月,“天地圖”在線服務地理信息數據要素總量達3.3億條,2米分辨率遙感影像覆蓋全部陸地國土,優于1米分辨率遙感影像覆蓋陸地國土的98%。首次開放多時相影像專題,公眾可查看32個省級節點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影像。此版“天地圖”還優化了地名檢索服務、擴展了城市搜索接口、優化了地理編碼功能、重構了數據可視化引擎、擴展了水波圖、亮度圖等多類可視化模板。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