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春秋
【歷史云煙】
巷陌春秋
■ 葉炎
谷雨后的桐城浸潤在綿綿煙雨里,將青磚黛瓦洇成氤氳的水墨長卷。操江巷老宅檐角上懸垂的雨珠,在苔痕斑駁的石板路上濺起層層漣漪,恍若敲擊著時光的編鐘。
這條長約百十米的巷陌與名噪百年的六尺巷由西后街串聯,毗鄰而居,如同歷史長河里的并蒂青蓮。從小到大,我一直認為這條小巷叫“操家巷”。然而直到雙鬢染霜的年紀,我才驚覺“操江巷”竟非“操家巷”,那方嵌在巷口的藍底白字路牌在暮色中泛著冷光,將我近半個世紀的誤讀碾作齏粉。
操江巷因何得名?原是因明代桐城籍高官、曾任提督操江的盛汝謙在此居住過。操江是明代設置的一個官名,執行朝廷調防指令,統領長江沿線軍隊日常訓練與防務部署,協助維護地方治安,是主管長江軍事防務的提督大人,可謂位高權重。
盛汝謙出身名門,由奶奶一手帶大。老太太正直善良,精明能干,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對他影響深遠。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盛汝謙進士及第,官至御史,備受皇上賞識和器重。
是年春暖花開,功成名就的盛汝謙回鄉接奶奶進京見見世面,略表孝意。皇帝專門設宴給老太太接風洗塵,席間上了一道清蒸鰣魚,皇帝說:“這可是世間珍稀佳肴,朕平時都難得此口福,請老太太品嘗。”誰知老太太毫無拘謹地隨口說,“這魚,我常常吃。”此言一出,滿堂震驚,皇上尷尬,盛汝謙更是虛驚不已,以為奶奶闖了大禍。其實,老太太也是實話實說,生在江邊長在江邊的大戶人家,什么魚沒吃過?但為了彌補自己的“口誤”,老太太靈機一動,次日凌晨便叫人帶她去京郊池塘邊,高價購買了一筐白鰱呈獻皇上,稱老婦才疏學淺見識少,錯將鰣魚當白鰱。皇上被她的機智打動,并未在意她的“過失”,不僅沒有處罰她,還將桐城一塊湖面賜予盛家作為菜園子,命名為菜子湖。
盛汝謙睿智聰穎,精明強干,為人正直,處世公道。有一次他奉命去陜西巡視貿易,適逢關中大旱,沿途災民餓殍枕藉,搶掠鬧事,民不聊生,慘不忍睹。這位欽差毅然截停儀仗,以素衣啜粥之姿與災民共克時艱。執掌光祿寺時,盛汝謙手握宮廷祭祀、朝會宴飲及膳食供應實權,他克己奉公,勤儉持家,每年裁減皇室開支十余萬兩雪花銀,因此得罪了奸相嚴嵩。嚴嵩便利用皇上“果刑戮,頗護己短”的弱點,挑撥離間,故意造事激怒皇上,借刀殺人,以成己私,廢弛邊防,私吞軍餉,加劇了“北虜南倭”之患。有人勸盛汝謙說,“嚴嵩很看重你,只要你結交他,甘愿投身其門下,立刻便會飛黃騰達。”盛汝謙不愿與其同流合污,避而遠之,請假歸里,直至嚴嵩被罷免后才肯回京繼續從政。
在其任操江僉都御史時,面對官匪一家、沆瀣一氣的滔滔濁流,他雷霆治盜,獨創“連坐制”,并采取了設置哨船,分段設防,從嚴治軍,以軍扼盜的措施,終還長江水域以清平。
暮年的盛公告老還鄉,隱居西后街上的這條巷陌,將紫袍玉帶換作葛衣芒鞋,巷口老槐記得他樂于公益、布衣賑濟的身影,青石板上仍回響著他張羅修橋鋪路的腳步聲。及至魂歸道山,百姓將這個小巷稱之為“操江巷”,并鐫刻了“萬姓碑”立于東門之外,恰似一柄直指青天的無字豐碑。
一條巷,一個人,一段美妙的傳說。如今徜徉巷中,雨絲漫漶了明代磚雕的紋樣,卻將那些蕩氣回腸的故事沁得更深。盛家老宅門楣上“世德作求”的匾額半掩在凌霄花藤里,恰似歷史在時光褶皺中透出的半闋殘章。“操江巷”原非“操家巷”,跟姓氏無關,卻在歲月長河里淘洗出比血脈更深的羈絆——那是龍眠山淬煉的文人風骨、龍眠河哺育的浩然正氣,更是穿越五百年的精神江流,至今仍在故鄉的巷陌間汩汩流淌,綿綿不息。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