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甕記憶
【往事如鉛】
舊甕記憶
■ 余娟
青石墻根蹲著兩口釉面斑駁的陶甕,一口盛著腌芥菜疙瘩,一口臥著黃豆醬。芥菜褐如琥珀,醬料烏似松煙,這對老搭檔像共琴瑟數十載的伶人,無須眼神交匯便能合奏出醇厚鄉音。
驚蟄雷動時,芥菜秧子頂著霜花破土。紫紅莖稈托著鋸齒葉,活脫脫撐開一柄柄翡翠傘蓋。祖父總在寒露前夜拎著月牙鐮下地,霜刃割斷根莖的脆響驚飛草窠里的促織。收割的芥菜壘成小山,洗凈后需在葦席晾足七日,待表皮微皺如老嫗手背,方能入甕腌制。粗鹽粒簌簌落入甕底的聲音,像極了除夕夜祖母篩落棗花饃的糖霜。
黃豆醬的醞釀是場與星月的密謀。處暑曬豆,白露蒸煮,秋分拌曲。霉豆裹著淡綠絨毛被請進竹匾時,恰逢西廂房瓦檐垂下第一串冰凌。發酵房里霉香氤氳,我曾偷掀甕上蒙的桐油布,窺見醬料表面浮著金黃花紋,宛如拓印了半闋《齊民要術》的古卷。
臘月清晨掀開甕蓋,芥菜已褪去辛辣,浸透鹽鹵的肌理透出瑪瑙光澤。醬料經三伏曝曬、三九凝霜,掬一勺能拉出琥珀色的絲。最饞人是冬夜就著煤油燈,撕塊蕎麥餅抹醬,佐兩三片腌芥菜。咸香在齒間迸裂時,梁上老鼠啃噬年貨的窸窣聲都成了佐餐的琵琶曲。
祖父下醬時愛唱梆子戲,唱詞混著木勺撞擊甕壁的叮當:“八月里來腌芥菜,甕中日月長似海。”醬耙在甕底劃出的漩渦,卷走了我半個童年。有年醬缸生蛆,他竟笑稱這是“醬娘娘派來的先鋒”,抄起竹篩細細濾凈,照舊封壇埋入麥秸堆。后來才懂,農人對自然的饋贈,向來懷著既敬且韌的慈悲。
去年歸鄉見廚房擺著玻璃罐裝的豆瓣醬,塑封芥菜包印著“古法工藝”。電子秤取代了醬耙,恒溫箱頂替了麥秸堆。嘗一口機械攪拌的醬料,咸則咸矣,卻少了甕底那縷若有若無的槐花香。窗臺陶甕積滿灰塵,裂縫里鉆出的野草在風中搖晃,像在追憶某個染著醬香的黃昏。
如今超市貨架整齊碼著真空包裝的雪里蕻。我們告別了甕中菌群與節氣合謀的慢時光,卻把祖輩手澤遺落在科技與狠活的光影里。電子屏閃爍的藍光中,可還有人記得醬甕啟封時,那聲穿越千年的嘆息?
暮色漫過曬場,老甕靜默。甕口殘存的醬漬里,或許凝結著某個霜晨祖父呵出的白氣,某夜祖母偷嘗腌菜時漏下的笑紋。這些比鹽粒更微小的往事,正在工業化浪潮中漸漸風化成齏粉,唯余舊甕守著褪色的曲譜,等待某個愿意傾聽的歸人。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