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囊藏盡平生志
【歷史云煙】
箭囊藏盡平生志
■ 周俊杰
鉛山的深秋總是來得猝不及防。霜色一夜之間爬滿青瓦,七十歲的辛棄疾裹緊褪色的灰袍,在箭樓的殘垣下駐足。風(fēng)穿過荒草,掠過他粗糙的手背,恍惚間竟與四十年前那個雪夜的觸感重合——那時他的手還握得緊韁繩,腰間的箭囊隨著戰(zhàn)馬顛簸,每一次撞擊都像要撞碎臨安城里的醉生夢死。
紹興三十一年的寒冬,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跨上戰(zhàn)馬,身后是五十騎精銳。夜色如墨,他們踏碎齊州城外的薄冰,馬蹄聲驚起寒鴉。箭囊里的箭矢泛著幽藍(lán)的冷光,那是他親手鍛造的殺敵利器,淬著致命的劇毒。生擒張安國那晚,月光把箭囊上的血漬染成暗紫,他攥著韁繩回望敵營,忽然想起母親塞的平安符——粗麻上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早燒成灰融進(jìn)箭囊焦痕里。后來寫“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時,墨跡在宣紙上暈開,像極了當(dāng)年馬蹄濺起的雪沫。
臨安城的雕梁畫棟成了溫柔的牢籠。絲竹聲里,他的《美芹十論》石沉大海,飛虎軍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深夜里,他總把吳鉤劍擱在箭囊上,劍身寒光映著牛皮裂痕。調(diào)任地方后,箭囊里不再是毒箭,換成了農(nóng)田契書、彈劾奏章。在滁州開糧倉,在隆興整吏治,文書記著每粒糧食去向。可夜深了,手還是會下意識摸向腰間——那里本該掛著箭囊,本該響起出征的號角。理想受挫后,他選擇在另一條道路上踐行初心。
帶湖的日子慢慢熬。春天桃花開得熱鬧,他看孩子們嬉笑,寫下“少年不識愁滋味”,筆尖卻在“愁”字上洇出墨團(tuán)。冬夜大雪封門,他握著生銹箭頭,對著空箭囊長嘆“欄桿拍遍,無人會”。醉意朦朧時,恍惚看見箭囊里舊箭射向北方,驚醒才發(fā)現(xiàn),不過是月光在積灰的箭囊上投的幻影。他在田里種上了莊稼,當(dāng)?shù)纠朔繒r,眼前晃的全是戰(zhàn)場上的旌旗。身體被困在平凡生活里,靈魂卻始終向往著遠(yuǎn)方,而正是這種矛盾與掙扎,讓生命有了厚度。
友人們來訪,談詩論政間,他的目光總飄向墻角破舊的箭囊。有次酒后,他顫抖著摸出銹箭揮舞,高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那一刻仿佛又回到金戈鐵馬的年少。
開禧北伐的消息傳來,老人正在后院松土。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扒開箭囊想插新箭,干裂的牛皮卻卡得生疼,就像他拉不開的老弓。對著銅鏡,白發(fā)皺紋里再找不到當(dāng)年淬著火的眼神。他念叨著“廉頗老矣”,卻還是寫奏章分析北伐利弊。拖著老骨頭去書院講學(xué),指著地圖講北方山河,可空蕩蕩的屋子里,應(yīng)和的聲音寥寥無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固執(zhí),還是堅守?他用盡一生給出答案。
鉛山的雨下得纏綿,臨終那夜卻暴雨傾盆。病榻前的箭囊突然窸窣作響,辛棄疾猛地抓住床幃,用盡全身力氣喊:“殺賊!殺賊!”晨光里,箭囊里幾片破碎的箭羽閃著微光,像極了他一輩子沒熄滅的那簇火——燒了一生,燙了一生,直至燈枯油盡都沒涼透。在他生命的盡頭,理想依然熾熱。人生的意義,或許就藏在那些至死不渝的堅持里,哪怕現(xiàn)實冰冷,也要守護(hù)心中的那團(tuán)火,因為那才是生命真正的光芒。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biāo)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zé)任。
責(zé)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lǐng)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wù)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zhǔn)、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dāng)?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