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下的嗩吶聲
【人世間】
城墻下的嗩吶聲
■ 司潤和
周末午后,我漫步在陜西韓城的古城墻腳下。這座明初砌磚加固的城墻,青磚斑駁卻依然巍峨,見證著六百余年的滄桑。剛拐進緊鄰的文廟廣場,就聽見一陣高亢的嗩吶聲破空而來,那曲調分明是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循聲找去,只見一位約莫七十歲的老者坐在廣場石階上,膝頭穩穩托著銅嗩吶。他靛藍布衣的襖袖蹭得微微發亮,舊布鞋卻刷得干干凈凈,花白寸頭下臉色紅潤,眉宇間透著煉鋼工人特有的硬朗氣質。不像初學者那般慌亂,他吹得從容舒展,每個音符都帶著黃土地的筋骨,將一段悠長的故事揉碎在曲調里。
嗩吶的聲音粗糲而熾熱,像黃土塬上割面的風,直往人心里鉆。細聽才辨出,跳躍的音符里藏著挎籃采花的女子身影,半是羞澀半是歡欣,踩著黃土壟溝的起伏跌宕。高音竄起時,恰似日頭曬透了糜子地;低音沉降處,又如月光漫過窯洞頂。曲終時,幾個歇腳的老漢放下煙袋鍋子鼓起掌。老者不緊不慢,掏出手帕擦凈蘆葦哨片,換過氣又起了首《繡金匾》,歡騰的旋律跳得人腳跟發癢。
我湊近問話:“老師傅,您是縣劇團的吧?”老者放下嗩吶,眼角的紋路漾開笑意:“才摸嗩吶三年多,能哄住人嘍?實打實說,我是發電廠退休的檢修工,歇了十來個年頭。八年前兒子在韓城安家,我和老婆子賣了馬鞍山的老屋來帶孫孫。”他撫著锃亮的嗩吶碗口說,等孫兒進了幼兒園,老伴在廣場舞隊里扎了根,他卻像失了魂。電廠的老哥們隔了百十里地,新城的水泥樓群里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老伴嗔他:“年輕那會兒在鉗工臺上吼號子,嗓子亮得能震碎玻璃碴,不如學個響器解悶?”
老爺子便尋到韓城老年大學去。初學時喇叭里像堵著棉花團,惹得隔壁書法班的老先生探頭打趣。教曲藝的李師傅是縣劇團退休的樂師,退休了專教民間音樂。他拍著老爺子肩膀鼓勁:“六十出頭學藝正是火候,爐膛里的鐵水還得淬三回呢。”李師傅說得通透,“人老最怕耳目昏聵,可嗩吶一響就得在人前露臉,自然要修面剃須,精氣神都提著。”
每逢老爺子氣泄,老師傅便教他用粗陶碗練長音,說聲音要像黃河水漫過灘涂。后來能吹三五支小曲,李師傅常帶他去聽西安后生的民樂會,二十塊的門票錢,二胡月琴輪番上場。老師傅點撥:“煉鋼爐前當了大半輩子硬漢,心早裹了層鐵殼子。要吹活嗩吶,得學會疼惜曲子里那點柔腸。”
這話點醒了老爺子。想起從前帶孫兒逛金塔公園,娃娃追蝴蝶摔破了膝蓋,他只知呵斥:“瘋跑個甚!”寒冬落雪時,孩子蹲在城墻根問“雪人咋就流淚了?”他笑罵:“憨娃凈說傻話。”自打學了嗩吶,耳朵里突然能辨出四季的變化,春草鉆土有碎響,秋葉離枝帶嘆息。有一回在司馬遷祠外聽見老藝人吹《祭靈》,嗚咽的嗩吶聲里竟牽出兩行熱淚,那時他才驚覺,鐵石心腸早被樂音淬成了繞指柔。
晚霞染紅了半邊天,老人收起嗩吶笑道:“給鄉親們吹支《大擺隊》就該回去熬粥了。”這首老調經他吹來,中音似塬上回蕩的吆牛聲,高音如曬場上揚起的金霧,層層疊疊鋪開黃土坡的熾熱與暢快。銅碗里迸出的音符打著旋兒,裹著麥香繞著樹梢,把文廟前的石板路都焐熱了。幾個戴頭巾的老婆婆停住腳,眼角的笑意比晚霞還濃。嗩吶聲歇,老爺子把樂器仔細裹進藍布包袱,那小心翼翼的模樣,倒像當年給孫兒裹襁褓。
歸家的背影在古城墻下越拉越長。墻縫里鉆出幾莖野草,在晚風里輕輕搖晃,墻頭斑駁的磚色里沉淀著幾十代人的冷暖。原來六百年的磚石也會老去,七十歲的人卻能借著一支銅嗩吶重煥活力。經過城隍廟轉角時,我又聽見遠處飄來幾聲不成調的試音,想必是哪個新學員在練《走西口》。那聲音澀得像生柿子,可城墻根兒曬太陽的老漢們誰都沒笑,他們靜靜聽著,皺紋里蓄滿慈祥的柔光。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