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團城:夏日里的歷史遺珠
【文化中國行】
邂逅團城:夏日里的歷史遺珠
■ 常玉國
夏日,陽光熾熱得像融化的金子,明亮滾燙,我懷揣著對自然與歷史的雙重向往走進北海公園。滿湖的荷花正開得酣暢,粉嫩花瓣在碧綠荷葉間舒展,像被晨光吻醒的睡美人,微風拂過時,連空氣里都浮動著荷香與水汽交織的清甜。抬眼望去,白塔如一支玉簪插在藍絲絨般的天幕上,塔影倒映在湖面,波紋晃動時,仿佛千年時光也在粼粼波光中輕輕震顫。
蕩舟、賞荷、看白塔,直到日頭給湖面鍍上一層暖金,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轉(zhuǎn)身時,卻在北海南門西側(cè)發(fā)現(xiàn)了一方被喧囂遺忘的角落——團城。它像一本被歲月磨舊的線裝書,靜靜立在車水馬龍旁,青灰色的城磚上仿佛還留著古人的體溫,只等有緣人翻開扉頁。
團城的入口極窄,與北海公園的朱漆大門相比,更像是歷史特意留下的隱秘通道。我穿過低矮的門洞,石階在腳下發(fā)出輕微的回響,仿佛是古城在低聲問候。登上城頭的瞬間,喧囂突然被隔絕在外,眼前古樹的濃蔭如墨汁滴到宣紙上,瞬間暈開一片清涼的靜謐。
團城是一座高4.6米,周長276米,總面積4.55平方公里的磚砌圓形小城。在城上,古樹名木眾多,僅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7棵,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shù)兩棵金代古松,它們?nèi)缜嚆~鑄就的守護者,樹根盤曲著扎進城土深處。一棵是“白袍將軍”白皮松,它的銀白樹皮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枝丫如出鞘的劍刃向天空伸展。我伸手觸碰,竟感覺指尖傳來一絲涼意,恍惚間,仿佛眼前是一位身披銀甲的老將,他沉默著,卻用八百歲的年輪訴說著風雨滄桑。另一棵是“遮蔭侯”油松,它像一把撐開的綠綢傘,枝葉密得不透陽光,站在樹下,忽然想起乾隆皇帝在此納涼的典故——當年的帝王是否也像我一樣,在暑熱中貪戀這方蔭蔽,才會興致勃勃地封樹為侯?此刻的風穿過松針,沙沙聲里似有舊時光的回響。
玉甕亭內(nèi),瀆山大玉海如一頭沉睡的巨鯨,青玉色的身軀上雕刻著十幾種生靈:龍與螭在波濤中翻騰,鯉魚擺尾時仿佛能濺出水花,螺殼上的紋路清晰可見。當?shù)弥@件元世祖忽必烈的酒器曾淪為咸菜缸時,我不禁想象著它在歷史長河中輾轉(zhuǎn)的模樣。而此刻的玉海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像是在對每個凝視它的人說:“我還記得。”
承光殿內(nèi)的白玉佛讓我喉頭一緊。他左臂上那道深深的刀痕,在潔白的玉質(zhì)上像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八國聯(lián)軍的刀光早已黯淡,但這道痕跡卻凝固成永恒的痛。我并非信徒,卻在此刻深深鞠躬——為這尊佛像從緬甸到北京的萬里輾轉(zhuǎn),為它在戰(zhàn)火中承受的屈辱,更為那些在歷史中沉默的文明印記。抬頭看時,佛像的眼睛低垂著,而我竟在那抹玉色的沉靜里,讀到了超越傷痛的堅韌。
站在團城城頭遠眺,故宮角樓的飛檐挑著晚霞,金鰲玉蝀橋如銀鏈橫跨太液池,犀山臺和云水榭若隱若現(xiàn),北海白塔與綠樹碧湖相映成畫。風從四面八方涌來,帶著不同時代的氣息——有元明清的宮墻柳色,有近代的炮火硝煙,也有此刻游人的輕聲喟嘆。我閉上眼睛,感覺自己像一枚投入歷史長河的石子,在古今交織的漣漪中,與這座小城共享著片刻的寧靜。
團城太小了,小到十分鐘就能走完一圈;但團城又太大了,大到裝得下近千年的光陰。當我離開時,回頭望見城墻上的磚縫里長出了幾株小草,在夕陽下微微晃動。這或許就是歷史的魅力:它從不聲張,卻在每個角落埋下驚喜,等待某個夏日,與某個偶然闖入的靈魂,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我知道,這場邂逅并非終點,團城的故事,還在等著下一次聆聽。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lǐng)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