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藕塘
【心境】
那一方藕塘
■ 李碩
我總想起后山那方池塘。
夏日把水面曬得溫熱,荷葉的綠也淡了幾分,邊緣蜷起焦痕。水淺下去,塘底的泥便裸出大半,黑褐色的,踩上去軟乎乎往下陷。母親說這時候的藕最是飽滿,藏在泥里,要順著荷莖往下摸。
我不喜歡用工具。鐵锨太沉,碰著藕節容易斷。赤手伸進泥里最好,指尖觸到冰涼滑膩的硬物,順著肌理往下探,捏住了,左右晃一晃,再猛地一提,帶著一串泥水就出來了。藕身上還掛著細碎的泥粒,要在水里蕩幾下才掉。只是手指遭罪,指甲縫里全是黑泥,洗多少遍都去不掉,要好幾天,那層烏黑才慢慢褪成淺灰,最后消失。
母親總站在塘埂上,竹籃放在腳邊。她不常下水,只看著我在泥里撲騰,偶爾喊一聲“慢些”。我挖出的藕,她一根根拾進籃子,用清水沖去浮泥。藕節圓滾滾的,白胖,斷口處滲著乳白的汁,沾在手上,黏黏的。她挑揀著碼好,長的放一排,短的另放一邊,說短的燉湯更入味。
挖夠了,我們沿著窄窄的山路往下走。山根處那有條河,水流得不急,清凌凌能看見水底的鵝卵石。母親蹲下身,把藕放進水里,用手搓洗。水流帶著泥沫散開,藕身漸漸顯出玉色,有細密的坑洼,是被泥里的小石子硌的。我也學著她的樣子,指尖劃過藕節的凹痕,涼意在皮膚上游走。
晚飯時,廚房飄出熱油的香氣。母親把切片的藕倒進鍋里,和著肉絲翻炒。鍋鏟碰撞的脆響里,藕的清甜混著肉香漫出來。我總等不及涼透,夾一筷子塞進嘴里,藕絲脆嫩,帶著點咸味,肉絲的香滲進每一絲纖維里。母親看著我,自己倒不怎么動筷。
那時不懂,為什么挖藕要費那么大勁。泥里悶得慌,有時摸半天也碰不到一根,手指被沙粒劃出道子,滲出血珠,混著泥,疼也不覺得。只知道,親手從泥里拽出來的東西,吃著格外有滋味。
后來拿起筆,倒和挖藕有幾分像。坐在書桌前,半天寫不出一個字,像在空蕩的泥塘里摸索。偶爾抓到一點思路,便順著往下走,怕稍一松勁,那點念頭就溜了。稿紙上劃滿了修改的痕跡,像藕身上的坑洼,不那么好看,卻都是自己一點點磨出來的。初中第一次拿到稿費,買了兩斤排骨,請家里的“大廚”燉了藕湯。她喝著湯,說比街上買的藕甜。
十六歲離開家,從南方到北方上大學,臨走那晚,行李箱里塞著母親腌的藕咸菜。在陌生的城市,碼字到深夜,就著咸菜啃面包,倒也不覺得苦。稿費一筆筆越來越多,夠交學費,夠付房租,再不用伸手向家里要。每次轉賬回家,母親總在視頻那頭說,別太累,家里什么都有。
如今又站在塘埂上,蟬聲比記憶里更烈。母親的身子矮了些,蹲在河邊洗藕時,白發被風掀起來。我挽起褲腳,再次踏進那片泥塘。腳下的軟膩還是老樣子,指尖觸到藕節的瞬間,心里忽然亮堂起來。
原來有些東西,從來沒變過。就像這塘里的藕,一年年在泥里生長,就像我筆下的字,一個個在紙上扎根。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