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煥新 數智發展“升溫”
政務服務煥新 數智發展“升溫”
——2024年我國信息化發展成果亮眼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布了《國家信息化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不僅曬出了2024年我國信息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更勾勒出2025年信息化發展的清晰路徑。
政務服務跑出“加速度”
“以前有投訴質疑事項需要(當事人)親自去現場遞交或郵寄材料,現在只需要在‘愛山東’上點一點,就能受理,App直接上傳資料即可,這讓我們對山東政府采購的營商環境更有信心了!”山東合碩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秦旭虹的感嘆,道出了2024年政務服務的顯著變化。這一年,國務院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連發兩批重點事項清單,包括11項經營主體“一件事”和10項個人“一件事”。浙江“浙里辦”、上海“隨申辦”、山東“愛山東”等地方平臺紛紛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通過流程“瘦身”、材料“減負”,讓“一份材料、一次提交、一站服務”變成現實。
人工智能更是成了政務服務的“智慧大腦”。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利用大模型開發政務咨詢、業務辦理、智能客服等應用場景,提高業務辦理效率。
黨政機關“數字轉身”
2024年,黨政機關的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臺上線啟用,實現代表議案建議全環節線上協同處理;各地“數字人大”還開發了智能立法、預算審查等場景,助力人大代表積極履職行權。“數字政協”則為委員履職搭起“云平臺”,網絡議政、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動動手指就能完成,凝聚共識的渠道更寬廣。
在正風反腐一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紀檢監察一體化工作平臺和辦案大數據分析系統,讓監督執紀執法更精準高效;司法領域,最高人民法院“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全國檢察機關覆蓋3600余個各級檢察院的“一張網”和680余個法律監督數據模型,為公平正義加上“數智保險栓”。
數智治理“織密網”
從基層治理到生態保護,數智化正讓社會運行更“聰明”。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云基礎設施基本建成,超70%地級市有了政務云平臺,為“整體智治”打下堅實基礎。其中,重慶市推進基層智治體系建設,基層治理狀況實現“一屏掌控”、基層治理任務實現“一鍵智達”、基層治理手段實現“看圖作戰”。
數智化也在持續賦能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督,國家統計局用大數據讓價格統計更精準,國家稅務總局建成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并上線運行。公共安全裝上“智慧盾牌”,應急管理部推動大模型與監測預警等關鍵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應用,高風險區提前預置無人機通信平臺、天通衛星電話讓通信“不斷線”;智慧海事平臺實現船舶“一程式”高效進港和水上風險早預警。
生態環境數智化治理水平在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部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45個治理專題“一圖統攬”,污染防治更精準;數字孿生水利、自然資源“一張圖”、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讓山水林田湖草沙和城市更宜居。
2025年“數字藍圖”繪就
展望2025年,信息化發展的“任務清單”干貨滿滿。核心技術要“硬起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點領域將加快攻關,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生態建設迎來發展東風;數字產業領域,智能終端、6G等未來產業加速培育。
信息基礎設施要“密起來”:5G-A規模部署、6G研發加速,“東數西算”工程將推動公共算力互聯互通,衛星互聯網、北斗應用惠及更多領域。
“數字紅利”將更普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讓優質服務“觸手可及”,數字鄉村建設讓農民享便利。
數智化持續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動力,提效能:要深化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規范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
從“能用”到“好用”再到“愛用”,2024年的信息化成果讓生活更便捷;2025年的“數字藍圖”正鋪展開來,未來,數智化將繼續為美好生活添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短評
激活政采的數智“杠桿力”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在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推進的當下,2024年我國信息化發展成效顯著:電子政務效能持續躍升,黨政機關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化,數智化治理實現全面落地。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政府采購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正成為撬動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在推動技術落地、培育產業生態、錨定惠民導向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更將釋放出愈發重要的價值。
政府采購是技術創新的“孵化器”,為關鍵領域信息化突破保駕護航。2025年信息化發展將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6G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而這些核心技術的成熟離不開應用場景的打磨。政府采購可通過合作創新采購等方式,為國產大模型、工業軟件等“卡脖子”技術提供市場空間。通過政府采購率先規模化應用,既解決政務服務效率問題,又幫助企業迭代技術、完善生態,推動技術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政府采購需充當生態培育的“催化劑”,助力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產業體系。《國家信息化發展報告(2024年)》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等生態建設,支持開源社區發展。政府采購在選擇供應商時,不應只看單一產品價格,更要關注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協同能力和生態構建潛力。同時,對開源基礎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的采購傾斜,能為產業生態注入活水,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政府采購更要做好惠民導向的“導航儀”,讓信息化成果真正惠及全民。2024年“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落地、各地政務服務平臺優化,核心目標是為企業和群眾減負增效。政府采購在信息化項目中必須堅守“為民惠民”初心,將服務體驗、民生效益作為核心評價指標。無論是基層治理“一屏掌控”系統的采購,還是智慧醫療、智慧養老平臺的建設,都可以考慮將企業和群眾的辦事便利度、滿意度納入履約驗收標準,堅決杜絕“重建設輕應用”“重技術輕實效”的形式主義。通過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推動信息化建設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讓“一網通辦”等成果真正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
此外,政府采購還需成為規范發展的“監督員”,保障信息化建設提質增效。在政務云平臺等大型項目采購中,應強化全流程監管,建立數據安全、績效評估等剛性約束,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信息化發展是系統工程,政府采購則是其中的關鍵杠桿。以政府采購為抓手,精準對接技術創新需求、生態培育目標和惠民服務導向,必能為2025年信息化發展注入更強動力,讓數字紅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惠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