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擁堵增加收費罰款提高是否靈驗?
南京洪武路上緩慢行進的車流(2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2月27日,一輛機動車駛出南京新城市廣場的停車場。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鄧華寧 凌軍輝 陸文軍)近年來,針對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北京、深圳等城市出臺了提高停車收費及罰款標準的措施。
今年2月1日,南京實施停車新政,中心區域計費周期縮短為15分鐘,并大幅提高收費標準,提高違章罰款金額。
這種“雙高”做法效果如何?是不是只能通過高收費、高罰款才能治堵?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采訪。
增加停車收費,一改用車習慣
南京停車新政主要內容包括,中心城區收費標準大幅度提高,一二類高收費區域進一步擴大,以及白天收費高、夜間收費低等。
據物價部門測算,以市中心的“沈舉人巷”路邊停車點為例,過去每半小時2.5元,2小時就是10元錢。如今每15分鐘3元,除去前15分鐘免費外,2小時要19.5元。白天停12小時,需要139.5元。
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長靳楠說,提高停車費是為了控制主城區車輛,引導車輛向道路外和非中心區域分流,鼓勵郊區車主在換乘場改乘地鐵或公交,緩解中心區域矛盾。停車新政實施后,一類地區的擁堵明顯減少,二三類地區夜間停車明顯增加。
地處繁華商業區的停車收費員胡桂華告訴記者,以前停一小時5元,現在增加到了12元,時間越長收費越高。“停車費提高后,許多人喊貴,一些開車來市中心的人辦完事馬上就走,長時間占用車位的少了。”
人們的用車習慣開始發生變化。市民王女士表示,她開車上班2年了,最近改坐地鐵。“停車費每月漲了50元,一年多出600元,不劃算。等天氣暖和了,還打算買輛電動車上班。”
南京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表示,從國際經驗看,沒有一個大城市能通過道路建設來滿足小汽車無限制使用。因此有必要采用行政的、技術的、經濟的手段來調節用車需求。
這位董事長說,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采用差別化的經濟調控手段來改變人們的用車習慣,引導車輛少往中心區開。“高額停車費是不得已的,但的確有效,也有利于公共利益。”
2月27日,南京長江路邊一輛違停轎車被貼上罰單,而附近仍有車輛違章停車。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2月27日,標有雙黃線的南京如意里道路兩側停放著許多違停車輛,過往車輛和市民的通行空間大大縮小。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提高違章罰款,并非多多益善
據了解,深圳市已將闖紅燈罰款提高到500元、違停罰款提高到300元,北京、上海的違停罰款也動輒一二百元。南京為了配合停車新政,正計劃提高亂停車罰款標準,從100元提高到200元。
據南京市公安交管局統計,2011年,全市共查處違停193萬余起,其中現場處罰7.6萬余起,非現場處罰185萬余起,清拖違停機動車4.8萬余輛次。
高額罰款是否靈驗?記者在市中區一些街道發現,違停車輛在路邊排得滿滿的。在湖北路南段,從道路南端的禁停標志到北端的禁停標志之間,不長距離違停了幾十輛汽車,行人被擠到了快車道上。而在湖北路和云南北路的交叉路口,兩個停車場的車位閑著大半。
南京市鼓樓區城管執法大隊大隊長趙健表示,鼓樓區有30多萬輛車,交警只有100多名,忙不過來。一些沒裝“電子眼”的街道,違停被抓的幾率比較低。
一名長三角城市的交警對記者說,公安部在全國統一實施“罰”“交”分離,罰款不經過交警之手,從銀行專戶直接進市財政。由于各大城市安裝了高科技監控設備,使得闖紅燈、違停等各類罰款金額猛增。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賈政和律師認為,提高罰款金額,并不是治理交通違章的唯一辦法。交通法規中有“對于情節輕微的,指出違法原因,給予口頭警告后放行”的條款,可是現在違章不罰款的很少見,給人感覺是為罰款而罰款。此外,如果大幅提高違章罰款額度,應該召開市民聽證會,不能說提多少就提多少。
“我開車才1年多,前幾天上網一查,發現竟有9次違反信號燈指示,罰款1700元。可我絕沒有闖過9次紅燈,不知道具體怎么違法的。還有我違停被罰過兩次,因為確實找不到車位,這種高額罰款,讓人承受不起。”一名新車主抱怨說。
南京新街口德基廣場停車場入口處豎立的停車收費標準牌(2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汽車數量猛增,優先公共交通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不斷提高停車收費和違章罰款的標準,不僅加大了百姓用車的成本,也不能夠根治城市擁堵問題,甚至在維持交通運轉方面越來越困難,因為來勢迅猛的“家庭購車潮”,正在加緊爭奪并不寬裕的城市公共資源。
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平均增長率達25%左右,汽車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0倍。許多省會城市汽車保有量早已突破百萬輛,停車位缺口多達幾十萬個,這意味著數十萬輛汽車不得不違章停放。
上海市浦東濰坊街道工委書記李國弟說,很多居民區“借地”無門,只能“借天”,搞一些立體車庫,但又缺乏市場機制吸引投資,停車難缺乏更好的解決方案。
“現在開車的樂趣只能在郊區體會到。”南京市民郭先生說,我們的城市正經歷成長的煩惱。比如城西干道高架橋花了10億元建設,計劃使用50年,近來開始拆橋建隧,以擴大機動車通行量。五六年前,這一干道還是一條通暢的道路,可時間不長,就變得擁堵不堪。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教授過秀認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需要從政策、法規、財政、規劃和管理等方面來體現公交優先,用公共交通的發展來引導城市的開發,讓公共交通與城建緊密結合。在人流密集區,應該成為公共交通的走廊。
“根治交通擁堵,有必要增加城市交通公共設施的密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認為,我國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較弱。在高峰期,車流涌進涌出主城區,交通“堵點”也越來越多。因此,必須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特別是在大城市建立方便出行的公交網絡。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