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府采購儲糧倉 降低產后損耗
本報記者 戎素梅 通訊員 周澤全
在安徽,塑編袋、篾席圈、泥巴圍、泥缸、甕等隨處可見的傳統儲糧器具,近年來逐漸被政府采購的彩鋼板儲糧倉所替代。
國家發改委、糧食局及財政部日前印發的《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今后我國將通過政府招標采購機制幫農戶建儲糧設施。而早在6年前,安徽省已著手探索政府采購儲糧倉,截至去年年底,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共采購儲糧倉152448套,惠及全省16個市、86個縣(市、區)中的1409個行政村,6年來共減少儲糧損耗約0.6億斤。
6年糧食減損0.6億斤
記者了解到,2006年起,安徽省財政廳、省糧食局決定對農戶儲糧倉實行政府采購。安徽省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接受了省糧食局委托,開始對該省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倉采購項目組織采購(以下簡稱“政采糧倉”),項目財政預算為110萬元,成交金額103.89萬元,共采購4300套農戶儲糧倉,發放給43個縣(區)的45個行政村。此后,采購中心每年都會組織該項目的采購活動,在發放儲糧倉時,還配發1份保糧藥劑(保糧磷)、1本農戶科學儲糧手冊、1張科普光碟和1幅科普掛圖。
據采購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考慮到省內地域差異,儲糧倉分為大倉型和小倉型兩種。江淮一帶糧食產量高,多用大倉型;黃山等山區產糧較少,多用小倉型。儲糧倉的原料為彩鋼板,采用國家糧食局審查鑒定的標準化設計圖紙制作而成,密閉性好、厚實耐磨、安裝快捷,還具有隔熱、防霉、防蟲等功效,受到農民朋友的一致歡迎。
截至2011年年底,采購中心共購置儲糧倉152448套,預算資金5012.08萬元,每年又通過政府采購節約的資金追加采購儲糧倉,覆蓋全省16個市、86個縣(市、區)中的1409個村。
據國家糧食局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農戶儲糧損失率平均為8%左右,實施農戶科學儲糧試點工程后,平均可減損6% 左右。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如果僅按安徽省目前已配置的儲糧倉數量,每套儲糧倉可裝3000斤糧食,2011年可減少儲糧損失0.27億斤(依據公式:152448套×3000斤/套×6%≈0.27億斤),保守估計,6年能減損約0.6億斤。
“目前,我國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形勢越來越嚴峻。科學儲糧、降低產后損失,相當于為農民開發了一塊無形的良田,增加了一分‘自留地’。”采購中心主任姜毅表示,政采糧倉項目是契合惠農政策的好做法。
給力的財政資金補助
僅就安徽省政采糧倉項目的預算資金而言,從2006年的110萬元到2011年的2450萬元,增加了20多倍。采購預算的大幅增長,與中央財政資金補助的支持密切相關。
《辦法》明確,公開招標采購儲糧設備將采取中央投資補助、地方財政資金補助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投資方式,其中中央投資補助比例為30%左右,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原則上不低于30%,其余40%左右由農戶自籌資金解決。有條件的地(市)、縣政府可以自愿安排部分地(市)、縣級財政資金補助。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從近年來安徽省政采糧倉項目的合同資金支付情況看,中央投資補助與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占據較大比重,農戶自籌資金占比較少。
據了解,2009年之前,該省在實施政采糧倉項目時由省財政部門與農戶共同籌資;2009年,國家開始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此后,中央財政部門投資補助、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及農戶自籌資金各占一定比例。此舉有效降低了儲糧的成本,減輕了農民負擔。
或許這份來自安徽省糧食局的統計數據更能顯現農民得到的切身實惠:
2006年,省財政部門投資110萬元,農戶(或各級財政、糧食部門,下同)分文未交;2007年,省財政部門和農戶共同籌資280萬元,其中省財政部門投入資金200萬元,農戶籌集80萬元;2008年,省財政部門和農戶共同籌資462萬元,其中省財政部門投入300萬元,農戶籌集162萬元;2009年,國家財政性資金投資基本建設項目補助292萬元,省財政部門投入300萬元,農戶籌集188萬元;2010年,國家專項補助353萬元,省財政部門投入300萬元,農戶籌集277萬元;2011年,國家以固定資產投資專項補助910萬元,省財政投入900萬元,農戶籌集640萬元。
1+1>2
“政采糧倉項目關乎全省百姓利益,也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不容忽視。”姜毅告訴記者,為組織好該項目的采購活動,采購中心與省糧食局通力合作,發揮了1+1>2的功效。
具體負責此項目的采購中心副主任管立新,至今仍對2006年6月第一次組織實施項目的情景記憶猶新。當時儲糧倉沒有國家質量標準,編制招標文件時缺乏詳細、嚴密的技術參數。采購中心主動向前延伸服務工作,管立新帶隊前往廠家調研,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并與省糧食局相關部門反復磋商,共同制定出儲糧倉產品技術要求。
采購中心盡職盡責,服務到位,省糧食局也高度重視這一項目,投入了不少心血。省糧食局專門成立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工程辦公室,負責該項目的指導、監督及驗收工作。中標廠家按合同期限生產出糧倉后,直接運到農戶家里,經村長簽字、新農村科學儲糧示范工程辦公室負責人驗收合格才能向財政申請付款。交貨后,廠家技術人員還需對農戶進行現場培訓,講授儲糧倉的使用、保養及注意事項,幫助農戶盡快熟悉其性能。
據介紹,政采糧倉項目一般在每年5月份左右開始招標,交貨時間大概是7月-9月,正好趕上午季小麥和秋季稻谷的收獲期。
作為采購人的省糧食局對采購中心的工作也予以高度評價:“采購中心組織的招評標過程公平、公正、透明,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很強,6年來,政采糧倉項目實施進展較為順利。”
“今年,我省將繼續增加儲糧倉工程投入,計劃發放儲糧倉10萬套,預算資金約3500萬元。”姜毅對記者說,采購中心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政采糧倉這一惠農工程。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