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改出大效能
政采荊楚行
“小切口”改出大效能
——湖北省政府采購領域改革試點紀實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鄭楊
兩年多前,一張標注著湖北省各市(州)試點改革“小紅旗”的地圖,拉開荊楚大地政府采購領域一場靜水深流變革的序幕。如今,這張地圖上的“小紅旗”已從星星點點發展為遍布全省的百余個“先行區”,重塑著湖北政府采購規則。
從2022年圍繞優化營商環境與服務效能提升,啟動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等7個改革事項;到2023年重點強化制度創新與流程再造,籌劃政府采購專員制度、項目預算績效管理等5個改革事項;再到2024年聚焦協同治理與智能監管,推出“大代理”合作新模式、跨區域評審等7個改革事項……一個個政府采購的“改革清單”變成了“成果清單”。
這背后,是一場“小切口”改革的系統探索——它聚焦政府采購鏈條上的關鍵堵點、痛點,以精準的“微創手術”,推動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最終繪就政府采購提質增效的“實景圖”。
專員專責 破解“人”的難題
“改革越深入,越要有主動性,越要有創新。”湖北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牛慶義道出了改革的初衷,“政府采購改革如何深化?我們決心先行先試,由點及面,由立到破,讓區域樣本經驗照亮全省。”這便是“小切口”改革藍圖的緣起。
政府采購專員制度就是改革試點之一。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采購單位人員變動頻繁、專業性不足,常會導致工作斷檔、操作不規范。”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副處長陳靜點出了普遍痛點。如何破局?湖北將實施政府采購專員制度納入改革試點。
沙洋縣,是這項改革的“尖兵”。該縣由縣委組織部、人社局和財政局聯合發文,剛性確定264名政府采購專員,并要求“無特殊原因不得更換”,確保隊伍的穩定性。
沙洋縣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主任周明莉介紹,他們在“專、精、特、新”4個方面持續發力。
——“專”在身份與能力:專員是采購人責任的“代言人”,需履行需求制定、政策落實、方式選擇等核心職責。持續培訓和日常指導是提升專業性的關鍵。
——“精”在流程把關:專員是采購流程的“守門人”。采購需求、計劃、公告、文件等必須經專員審核方能發布。專員著重審核“信用+承諾制”落實,保證金與工本費優惠執行,以及合同簽訂、履約驗收、款項支付等關鍵節點的時效與合規。
——“特”在激勵約束:建立專員年度綜合考評機制,結果與個人年度考核掛鉤,并反饋組織部、人社局。90分及以上推薦“優秀”,69分及以下不得評優,有效激發能動性。
——“新”在機制固化:將專員審查權限剛性嵌入線上采購流程和制度設計。未經專員審查,系統自動攔截采購計劃備案、公告發布、合同簽訂等環節。同時,建立包含13個一級指標、69個二級指標和24個“一票否決”指標的精細化考核體系。
沙洋縣水利和湖泊局財務負責人李文方深有感觸:“以前采購分散、職責不清,非專職人員易出錯,問題反饋效率低。專員制度明確了‘咨詢、經辦、管理、交易’等角色,實現全流程專業分工、關鍵節點專人把控。專員已成為規范流程、控制成本、協同服務的核心力量,顯著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
沙洋并非孤例。襄城區、秭歸縣等10個試點“先行區”共同為專員制度的落地生根開辟了新路,推動采購人主體責任從“虛化”走向“實化”。
內控升級 驅動“主動治理”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在校生規模達1.5萬人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學校采購體量較大,采購項目頻率高、類別復雜。
“過去采購由需求部門和歸口管理單位分散操作,大家往往規范意識較淡薄,資料管理混亂,各自為政。”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資產處處長胡拓坦言該校曾經的困境。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所在的孝感市,是采購人內控建設分級管理試點“先行區”。該校通過強化內控,構建了資產處統一管理、需求單位與歸口部門參與、紀檢審計監督的新框架。
具體來看,資產處負責制度制定、平臺建設、流程管控;需求單位與歸口部門負主體責任,負責需求制定、參與文件論證、推薦評委、項目落地實施;紀檢審計履行全面監督職責。
“權責明晰后,采購活動更順暢,質效顯著提升。”胡拓表示。
孝感市財政局副局長謝攀介紹,作為試點,孝感聚焦“權責清晰、風險可控、效能優先”,建立了“制度設計—執行評價—結果運用”一體化治理機制。其核心舉措包括:
——標準化管控:要求采購人全面升級內控制度,強化采購需求論證、履約驗收等12項核心環節的標準化。
——約束性機制:建立專員負責、輪崗監督、集體決策等8項硬約束。
——精細化考核:制定《孝感市市直采購人內控建設考核表》。該表設置“明晰事權、合理設崗、分級授權、規范流程”4大類50項量化指標,通過綜合評價制度合規性和項目執行有效性,將結果劃分為“甲級”“乙級”及“不定級次”。
——結果硬掛鉤:考核結果與財政預算、采購權限、績效評價緊密聯動。優秀單位獲“綠色通道”,不合格單位則面臨“熔斷式”監管,強力倒逼責任落實。
——提供范本:制定《政府采購內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為采購單位提供清晰的組織架構、責任分工、決策流程和風控要求模板。
“改革帶來了根本性轉變。”孝感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科科長呂潔告訴記者,“采購人不再僅滿足于過程合規,而是主動加強內控,通過‘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讓內部權力運行更流暢,真正落實‘誰采購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政府采購的質效自然水漲船高。”
目前,荊門市、黃石市、應城市等10個試點地區在內控建設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四方互評 構建信用閉環
傳統的政府采購評價多局限于采購人與代理機構或評審專家之間。如何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各方履職情況?湖北在“小切口”改革中,創新性地引入政府采購“四方評價”機制,并嵌入電子化流程關鍵環節。
谷城縣是此項改革的積極實踐者。在湖北省政府采購電子交易數據匯聚平臺上,參與谷城縣政府采購活動的采購人、代理機構、評審專家和實質性響應的供應商,可以依據明確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在特定時間節點進行線上互評。
時間轉到2022年8月,財政部提出,自2022年11月1日起,在中央預算單位開展評審專家和代理機構履職評價試點工作。各省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通知規定的評價指標,在本地區組織開展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代理機構的履職評價。
“我們在這次‘小切口’改革中,納入政府采購‘四方評價’,將其嵌入電子化采購流程的關鍵環節,全面強化評價結果運用,以評促改、以評促優。”陳靜說。
“谷城實行‘一項目一評價’,由參與政府采購的各方主體根據評價指標和標準,分類開展線上評價。被評價對象滿分為100分,每類評價主體評價時最高分也是100分,評價完成后按權重比例計入總分。比如,對采購人評價的權重比例為:被代理機構評價占40%、被供應商評價占30%、被評審專家評價占30%。”谷城縣財政局局長劉勇對記者表示。
不同主體評價的內容不同。如對采購人主要評價其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包括政策落實、采購需求、采購文件編制等內容。對代理機構主要評價其在“大代理”方面的專業化內容,包括需求調查、編制采購實施計劃、績效評價(評估)等全過程咨詢服務內容。不同主體評價的時間節點也不同,如評審專家評價時間節點設置在項目評審結束后,如未完成評價,評審專家將無法在系統中結束本次項目評審。未中標(成交)供應商的評價時間節點設置在項目成交(中標)結果公告發出后。中標(成交)供應商的評價時間節點設置在提交驗收申請時,如未完成評價,將無法向采購人發起驗收申請。
對于評價結果,劉勇表示,代理機構的評價結果將作為采購人選擇代理機構的重要依據,財政部門根據評價等級對代理機構實施分類監管。采購人信用評價結果由財政部門采取定期通報,記入其信用檔案等措施。評審專家評價結果將影響其抽取概率。供應商的評價結果如果是“一般”和“差”的將被分類監管,采購人要在履約過程中對其加強監督管理。
“‘四方評價’是構建政府采購信用體系的核心一環。”牛慶義指出,它強化了監管,規范了行為,優化了營商環境。眾多試點地區已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為信用賦能監管提供了“湖北方案”。
方法適配新需求,思路緊跟新時代。近3年的精耕細作,湖北百余個“先行區”的生動實踐,19項改革事項的全省鋪開,不僅顯著提升了湖北政府采購的規范化、專業化、高效化水平,優化了營商環境,節約了財政資金,更探索出一條可借鑒的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路徑。荊楚大地的這場“小切口”改革,正以其扎實的成效和創新的智慧,為全國政府采購領域的深層次變革貢獻著寶貴的“湖北經驗”。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