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喜看自主品牌轎車發力
2012年伊始,自主品牌車型的密集上市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13年來的最低增幅,自主品牌日子尤為難過,銷量有較大下降,市場份額也明顯減小,業內人士分別用“難以為繼”、“生死攸關”等話語,形容自主品牌的艱難處境。然而,自主品牌并沒有因此而氣餒、消沉,放棄努力,坐等國家救助,相反,今年以來,人們看到的是自主品牌發起的一輪輪“絕地反擊”,其堅韌不拔的精神令人贊嘆。
中國自主品牌轎車起步不過短短10余年時間,而真正開始發力,更是在2004年國家將“自主創新”提升為重大“國策”以后。此前,中國大的汽車集團都忙于合資,顧不上發展自主品牌,干自主品牌的多是沒有合資資格的獨立企業,這些企業規模小,資金力量單薄,推出的車型不僅數量少,而且技術起點低,主要是“逆向開發”,即在市場上搞一輛樣車,進行解剖、測繪,“照貓畫虎”,從后向前開發,底盤和平臺基本不變,僅僅是改一點外形與配置,因而被人譏為“模仿秀”,常常遭遇到知識產權糾紛。此時,先期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市場布局已大體完成,他們在華的合資公司更是個個羽翼已豐,不僅企業經濟規模已經形成,品牌也已深入人心。自主品牌一起步就受到跨國公司的強力阻擊,可謂生不逢時。
僅僅10年過去,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已經與“仿制”模式漸行漸遠。無論是大集團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的自主品牌,還是獨立的自主品牌企業,如吉利、奇瑞、長城、比亞迪等,都投入幾十億到數百億元建起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擁有研發人員數百人至數千人,不惜重金購買世界上一流研發和檢測設備,大量招聘有實踐經驗的“海歸”,聘請國內外高級研發人員,從源頭設計開始嚴格遵循研發流程,建立研發體系,一步步進行“正向研發”,走上了正確的研發道路。 在起步階段,自主品牌轎車普遍靠低成本楔入市場,車型檔次較低,主要依靠價格優勢進行市場競爭。很快自主品牌認識到,低質低價沒有出路,紛紛提出“戰略轉型”,開始“走高端”。
這里包含兩重意思,一是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基礎上,打造中高端品牌和產品;二是對原來的低端車型進行根本性的升級換代,典型代表是吉利。
為了取得市場競爭優勢,自主品牌普遍采取了高配戰略,通過更多地增加配置,提高性價比,以彌補品牌方面的弱勢,達到不賣低價的效果。大家只要作一番比較,就會發現,市場上所有自主品牌車型,都比同級別合資車型配置高很多,很多自主品牌小型車,都裝備了合資產品中高級車的配置。此外,通過請國際大師設計,現在自主品牌的造型也基本達到國際同等水平,時尚和美觀度已經得到業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
看來,我們不能抱著成見,一成不變地看自主品牌了。 當然,自主品牌通向成功之路還很漫長,面前的困難還很多很多,但是“建立強大的自主品牌是通向汽車強國的唯一途徑”已成全民共識,有了這一共識,自主品牌就一定能夠成功。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