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激活逾20億元PM2.5采購市場
本報記者 戎素梅
沉寂多年的PM2.5監測行業迎來利好局面,逾20億元的政府采購“蛋糕”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日前,環保部出臺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十二五”期間,全國將增設1500個PM2.5監測點。政策信號的釋放,激活了PM2.5采購市場。不過,從已完成的政府采購項目來看,由于國內自主研發廠家匱乏,進口產品占據了上風。那么,PM2.5監測設備的“門檻”究竟在哪?國內企業又該如何搶占這塊市場?
催生逾20億元市場
按照環保部新國標實施時間表,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城市將全面設立監測點。據了解,目前1臺PM2.5監測儀器價格為15-35萬元,進口品牌比國產品牌最多高出1倍的價格。保守估計,若以每個城市增設5臺監測儀器來推算,未來幾年,各地將在PM2.5監測領域投入20多億元。除前期購置儀器的資金投入,設備運行及更新費用會繼續拉高投入資金。
據了解,今年,北京市將安排17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治理汽車尾氣及開展PM2.5監測,預計全市監測點將增至30個。此外,上海、哈爾濱等城市也陸續公布PM2.5等污染物監測計劃。
技術“門檻”有哪些
然而,就目前已完成的多個項目來看,由于國內自主研發PM2.5檢測設備的廠家匱乏,各地采購的監測設備多為進口產品,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0%。困擾國內廠家的PM2.5監測技術“門檻”到底有多高?
記者采訪了部分省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相關負責人。受訪者普遍認為,作為一種高新科技產品,PM2.5監測設備的技術要求較為嚴格,因為顆粒直徑越小,監測難度越大,技術是否達標將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而國內行業標準的長期缺席,導致研發工作相對滯后,采購人也因此更傾向于購置技術成熟、得到國際認證(美國EPA標準)的品牌,但通過EPA標準認證的自主品牌卻寥寥無幾。
環保部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溫香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我國監測儀器行業起步較晚,自主品牌在關鍵元器件、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當務之急,應盡快加強研發技術設備,力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監測技術方法和評價體系。
如此看來,自主品牌的市場預期似乎并不樂觀。那么,企業又有哪些考量?自主品牌或迎“暖春”
國內某知名監測設備研發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PM2.5監測儀其實是一種小眾化產品,其技術含量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大,自主研發產品同樣可以滿足使用需求,只因未通過EPA認證而被采購人拒之門外。采購人對進口產品的青睞及國際標準的盲目信服,客觀上會影響自主品牌性價比優勢的發揮。值得深思的是,采用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國外某監測設備得出的PM2.5數值也有偏低的可能。
今年年初,環保部環境監測總站調集了國內外6家公司的9種PM2.5自動監測儀器進行比對測試,自主品牌表現不俗,得到環保部認可,也令所有參與測試的企業人員信心倍增。這位負責人建議,若在合理的監測誤差范圍內,優先選擇性價比高、技術穩定的自主品牌,將使財政資金發揮更大的使用效益。
記者獲悉,近日,環保部在廣州召開的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達成了兩點共識:PM2.5監測設備的購置需選用國內與國外的某幾種品牌;需加強對國內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國家政策的導向性,或將幫助自主品牌贏得更多政采訂單。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