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的心態對待選專業
蘇文洋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高考前夕,填報志愿讓眾多考生和家長非常糾結。據說,每年有約1/3的大學新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影響學習成績。倘若全國每年大學招生500多萬人,那就有近200萬人學非所愛,此數不可謂不大也。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老話,過去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時代不同了,男人不怕入錯行,女人更不怕嫁錯郎。考生選擇的某一專業,可以說是一條腿跨入了這個行業。讀完大學,很有可能就進入了這個行業。但是,在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社會,一個人轉行轉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并非就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
北京今年填報志愿的時間是5月12日到5月17日。有人說,短短幾天時間,面對400多個專業,孩子和家長很難完全想清楚選擇什么學校和專業。學生若是在這幾天內就決定未來4年甚至幾十年的方向,未免過于草率。
的確,填報志愿的時間是短了一些。但也很難確定給出多少天時間用來填報志愿才夠用,有準備的人一天之內也許就能夠做出決定,沒有準備的人可能一年時間也難以下定決心。大多數孩子和家長,大概多少都會提前對選擇專業有所研討,真正臨陣磨槍的終究是少數。我相信,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了解一個專業應當不是一件十分為難的事情。即使要了解400多個專業的基本情況,有三五天時間也足矣。何況,沒有一個學生是要從400多個專業里選出一兩個專業,總是要在某個領域里選擇自己報考的專業。
有些學生不喜歡自己選擇的專業,賴在填報志愿時間太短是說不過去的。有些人不喜歡,確實是因為缺乏興趣,也有些人則是因為自己缺乏主見,受了別人的影響,或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當然,也有些人是因為人生觀、世界觀發生變化后,對所學專業從喜歡到不喜歡,甚至徹底改變自己原來的專業選擇。
眾所周知,魯迅18歲時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半年后轉入路礦學堂。2年畢業后,他被派到日本留學,入東京宏文學院。從宏文學院畢業后,魯迅進了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改變了專業。他在《自傳》中說:“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同時也因為他的父親被中醫誤治的緣故。他研究2年的醫學以后,又改了專業,“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還應該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醫……”他曾對許壽棠先生說:“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么?”即使是魯迅,專業的選擇也一變再變,可見,一個人的專業選擇不僅可以有多次選擇,而且隨著思想的成熟、閱歷的增加、視野的開闊,最終選擇到一個最適合自己成才的專業。
一個人最初的專業選擇,未必自己喜歡就是最好的選擇,不喜歡就是最壞的選擇。現在的大學有400多個專業,而社會職業卻何止有4000種以上,新的職業還在不斷被創造出來。大學生應當以開放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專業選擇,4年大學時光不要說跟從教授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即使自學也可以掌握很多本領,功不唐捐,開卷有益,天下沒有白讀的大學,關鍵在于自己好好把握。(摘自2012年5月23日《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