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聚焦政府采購專業教育】
【畢業季聚焦政府采購專業教育】
編者按:又是一年畢業季,擇業與就業、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等問題再度成為時令話題。值此時節,讓我們一同關注蹣跚學步中的政府采購專業教育。
•冷眼旁觀•
不能因就業否定專業教育的價值
易舟
國際關系學院首屆政府采購方向本科畢業生無一人選擇政府采購職業的狀況,或多或少讓人覺得有些遺憾。但是,由此而否定政府采購專業教育的價值,則有失客觀。
首先,就業結果不取決于專業教育,而是取決于就業市場的現實需求狀況。
在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中,直接決定畢業生去向的是招聘需求。客觀來講,政府采購實踐部門存在大量的專業人才需求,特別是許多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和采購代理機構都存在人員缺口。但是,這種缺口并未真正轉化為招聘需求。比如,政府采購部門大都屬于行政事業單位,有嚴格的編制管理,按照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選人和錄用機制,用人單位自主選人的空間較小。而社會代理機構往往以理工科類的專業人才為主,對于側重于文科類的政府采購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偏少。招聘崗位寥寥無幾,最終走上這個崗位的人數也便可想而知。
其次,即使招聘需求充足,就業還要看個人的意愿和選擇。
“良禽擇佳木而棲”,從現實的角度看,畢業生的最終選擇往往是對不同行業、職業間進行對比的結果,職業環境、職業成長空間、薪酬福利等都會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畢業生選不選政府采購行業和職業,還有看它的吸引力有多大,能夠提供給個人的物質和精神空間能有多大。
再其次,就業不是專業教育的全部,也并非衡量專業教育價值的惟一指標。其實,大學教育早已告別了學什么就做什么工作的時代。大學專業教育也不等同于職業教育,不是基于職業目標進行的,而是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和塑造專業的精神和理念。不管畢業生未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這種精神和理念都會是自身成長、貢獻社會的終身財富。
最后,政府采購事業的發展最終要依賴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這已經成為業內對于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共識之一。而以高校為主陣地的政府采購專業教育的先行者們在學科體系建設、課程設置、教學經驗等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將為我國今后政府采購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積累起重要的實踐經驗。
筆者相信,隨著政府采購事業的發展,政府采購教育體系會不斷完善,并最終形成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動、無縫對接。今后,在未來的政府采購專業畢業生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政府采購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的最優選擇。
首屆政采本科生無人進入政采行業
——國際關系學院2008級政府采購專業方向本科生畢業去向分析
張敏
6月26日,首批政府采購專業本科生將從國際關系學院畢業。作為國內首批政府采購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30名同學的去向呈現出多元化特點。
其中,17名同學選擇參加工作,其中包括7名同學分別考取各地公務員,6名同學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企業簽訂了工作合同,4名同學的就業去向是銀行系統;5名同學出國讀研,所選專業側重經濟類,如農業經濟、國際政治經濟等;5名同學在國內讀研,其中3名考取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就讀國際貿易、傳媒等專業,其他2名同學考取國際關系學院政府采購專業;3名同學目前仍在擇業中,此類同學均為今年考研失利,擬準備出國深造。
國際關系學院于2010年9月開設本科生政府采購專業,并從國際經濟系2008級106名同學中通過考核加意向調查的方式,選出30名同學組成第一屆政府采購專業本科班。在從大三開始的政府采購專業學習中,首批政府采購本科生主要學習了政府采購與招標實務、公共采購法律導論、公共采購國際規則導論、政府采購管理以及電子公共采購系統操作等10余門政府采購專業課程,并會時常邀請國內外政府采購專家來校做講座,介紹各地政府采購領先經驗。在與這批政府采購本科應屆畢業生的交流中,筆者了解到,大多數同學最初選擇政府采購方向,一方面是出于“好奇”,認為政府采購是一個新興領域,有極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且國際關系學院本身有十分豐富的人才資源、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研究機構,這對于專業學習大有裨益;另一方面,由于這30名同學原本所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課程也會繼續被安插在大三、大四的課程設置中,因此對于大家來說,相當于多學了一門技能,對今后個人求職就業也有很大幫助。
然而,由于2008級學生分方向時間較晚(大三上學期開始分方向),加之首次開設本科專業下經驗的匱乏,在課程設置梯度及授課形式等方面,尚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據筆者了解,在2008級政府采購生所參與的課程中,有很多課程是與本校政府采購方向研究生共同學習的,而這也成為大多考研同學不選擇繼續就讀政府采購專業的原因之一——為了避免重復學習。此外,由于缺乏適合政府采購教學的書籍,幾乎所有的課程的教科書使用都采取授課教師制作PPT、印發資料方式,而期終考核也大多以論文形式為主。許多同學表示,原本以為政府采購很狹隘,學習后才發覺這是一門涉面很廣的學科,要綜合經濟、法律、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而短短不到兩年的學習,大家只能了解到一些皮毛知識,且對于理論教學的過度側重,使同學們不完全具備實操能力。“感覺即使學了2年,也不敢稱自己是一名政府采購的‘專業學生’,差得還太多。出于現實角度考慮,還是選擇常規出路——考公務員或去銀行吧。”某位應屆生如是說。
近年來,國際關系學院在針對本科生的政府采購專業設置上日趨完善,依舊堅持“小班辦學、精品課程”,專業分方向的時間已逐步提到大一,課程安排按梯度劃分,有助于同學更加全面、系統地進行學習;實踐方面,電子采購操作系統進一步完善,校方及相關單位也提供了寶貴的實習機會,滿足了大多數同學“活學活用”的愿望。政府采購在國內仍處于較年輕的起步階段,她的發展有待更多人去細致地了解,有待更多青年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國際關系學院在政府采購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開創了先河,筆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政府采購事業中,在這一輝煌的未來畫卷中添加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系國際關系學院2008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政府采購方向本科生)
【調查】
政采專業生為何不選政采職業?
本報記者 賈璐
6月5日下午5時許,國際關系學院2008級政府采購方向本科同學陸續走出了畢業答辯的教室。再過數日,這批被稱作我國首屆政府采購方向本科生的學子們即將正式畢業,踏上另一種不同的人生之路。30名畢業生中,除了考取政府采購碩士研究生的幾名同學外,其余的同學則由于各種原因,均未選擇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工作。這種結果雖然帶有偶然性,但足以引起人們對于我國政府采購學歷教育現狀及走勢的深思。
招聘需求寥寥無幾
2011年,我國政府采購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大關,目前在全國各級政府機關等單位從事政府采購工作的人員約1萬多名,但具有政府采購領域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非常缺乏。隨著采購項目的不斷增加和采購業務的發展,“缺人”已成為許多政府采購部門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這種現實需求卻并沒有真正轉化為最終的招聘需求。
從現實來看,政府采購學子的對口就業主要是政府采購部門和招標代理機構。但政府采購部門大都具有公務員或參公管理性質,想要進入必須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政府采購專業學生所具有的專業優勢在參加考試時并不能充分發揮。
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教授倪東升坦言,政府采購專業就業的最高理想是在政府負責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然而它最大的障礙也是考公務員。而這個崗位的公務員,中央機關每年僅招幾個。其他地區一般使用其他單位調配和分流人員從事這一工作。
除了政府采購部門外,政府采購專業學生對口的單位便是全國大大小小數萬家招標代理機構。但是,記者查閱歷年的招標代理機構招聘信息發現,其招聘專業多為計算機、工程造價員等,對政府采購專業的實際需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國際關系學院2008級政府采購方向劉舒同學無奈地表示,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他將選擇去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攻讀國際政治經濟碩士。
職業競爭力的較量
在雙向選擇的就業過程中,畢業生的個人意愿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畢業生選擇工作的原因多為薪資、輕松等功利標準,僅有的幾個政府采購相關崗位往往會在這種標準下“出局”。
考取北京市公務員的孫菲同學表示:“當時選擇政府采購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個新興的專業,讓我覺得很好奇。另外,據說畢業時在畢業證上關于學歷學位的顯示和另一個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并無差別,而實際上自己可以多學一些知識,相比可能更具有就業優勢。”
“但是,對女生而言,公務員工作相對輕松穩定,所以我沒有選擇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工作。”稍后她向記者解釋:“如果公務員未被錄取,很有可能選擇招標集團等學校提供的政采方面工作,因為此類業務性工作雖然較忙,但薪資相對更高些。”
曾有機會去浙江從事政府采購工作,但最終選擇了國家開發銀行新疆分行的蘭天同學坦陳:“選擇專業的時候,覺得這個專業很新鮮,也認為今后有機會進入政府部門從事采購工作,但畢業前在權衡比較后,更傾向于國開行。”
學科建設仍在起步期
除了招聘需求和畢業生個人意愿這些直接原因外,在專家們看來,決定就業情況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政府采購學歷教育體系以及外部的環境。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政府采購并沒有明確的學科或專業定位,這制約了政府采購學歷教育的發展。”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羌建新表示。
倪東升也認為,當前政府采購的學歷教育沒有進入國家高等院校培養目錄內,當然也沒有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內,進入崗位序列。這對人才的發展是有制約的。
記者了解到,碩士、博士培養起步較早,而本科教育起步晚,這已經成為國內各高校在政府采購學科建設上的一般發展路徑。比如,國際關系學院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之下,1993年開設有關政府采購與招投標課程,1994年開始招收招標投標與政府采購方向碩士研究生,2002年開始招收政府采購方向博士研究生,2008年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政府采購方向)本科生。中央財經大學2006 年在博士生培養中開設政府采購方向,其后,將本科的政府采購管理作為財政學“大三專業分流”的一大分支。
截至目前,包括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開大學等高校在內的十幾所學校都設立了政府采購課程。但是,這難掩當前政府采購學歷教育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即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專業。
“當前政府采購學歷教育寄生于高等教育專業目錄體系內。本科教育主要依托于采購、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財政學、法律、世界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內。研究生教育依托于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財政學、法律等學科內。”倪東生分析說。
課程體系仍在探索之中
整體上處于起步期的政府采購學歷教育,在實踐教學中面臨著許多現實挑戰,其中開哪些課、教學生哪些東西成為重中之重。
以某財經院校為例,該校在政府采購方向本科專業課程上設置了《政府采購管理學》、《合同法》、《項目采購管理》、《物流管理學》等課程,但總體上沒有體現出完整的體系性。“給我們授課的老師都是這方面的專家,課程體現出了獨到見解,但體系性仍待進一步完善。” 該校2008級某本科生表達了自己4年來的學習感受。
國際關系學院2008級政府采購方向本科生王梓童也表示:“我們的課程有些重復,偏向政策、條例、法律、法規等,與經濟學結合度低,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
在課程設置上,部分高校還體現出了較強的隨機性和個性化色彩。比如,學院里有政府采購法學方面的專家,那就多開些政府采購法律的課程。某高校法學院院長表示:“學院里基本上都是教法學的老師,如果開了涉及政府采購的經濟學、管理學課程,讓誰去教?總不會這些課都要從外面請人代課吧?”
在有些高校,課程是設置了,但是教材成了一大難題。據接受記者采訪的學生們表示,由于缺乏教材,多采取教師自制PPT、學生復印相關資料的過渡做法。
由于政府采購的實務性較強,如何實現與實踐的有機銜接,成為了政府采購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據了解,各高校均為政府采購方向設置了實操課程或實操環節,如某大學政府采購方向會在電子采購、招投標實務等課堂上進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的模擬實踐,還會為學生提供去社會代理機構實習的機會,卻仍然沒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落到實處。
“相關課程的實踐模擬大多建立在學生對政采知識不夠了解的基礎上,在完成過程中多處于應付工作的態度。對于一些模擬招投標的項目,沒有準確流程,環節不夠細致深入,完成后感受不深。”某高校2008級政府采購方向畢業生表示。
“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是當前政府采購學歷教育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否則,政府采購教育也會面臨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問題,即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出現結構性失衡。這也會影響最終的就業。”某專家如是表示。
【教學者說】
趙勇:政府采購教學面臨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的難題
嚴格地說,政府采購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或者說,該學科還在形成過程中。政府采購的專業知識和課程分布在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一級學科的國際貿易、行政法、合同法、建筑法、公共管理等專業之中,處于一種零散的、自由生長的狀態。
政府采購的研究范圍較窄,碩士教育開展得較早、也相對成熟,博士教育次之,本科教育開展得最晚。在政府采購實際教學中,挑戰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之間的矛盾。政府采購是一個交叉學科,涉及多學科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學習大量的課程、閱讀很多專業的書籍。隨著學習的深入,又要求學生對某一特定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廣度與深度之間如何把握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二是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的問題。政府采購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它屬于文科專業,無法像理工科學生那樣組織統一的生產實習或實驗。在校期間,如何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一個難題。在增加實踐教學方面,國際關系學院與企業進行合作,從校外請來政府采購一線的采購人員和專家,加大案例教學和情境教學的比重。在學生的個性發展方面,國際關系學院采用小班教學,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對學生的學習、科研項目和創新項目進行單獨的指導。
現在社會上政府采購的從業人員數量龐大,但多數是半路出家,既不是專業出身,又缺乏有效的、高質量的在職培訓。但一個專業從形成到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需要社會各屆的共同努力。從集中采購機構、供應商、監管機構等用人單位的角度,應當重視政府采購專業人員在政府采購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在人員的招聘、后續教育、職業通道設計等方面重視政府采購專業知識與技能。從學校的角度,不能閉門造車,應當分析社會上對于政府采購人才需求的特點以及理論問題的難點,讓教學、科研工作能夠為政府采購行業的發展服務。從企業和學校聯系的角度,雙方應當加強合作,建立教學、實踐、科研等合作基地,在學歷教育、在職培訓、科研課題、案例研究、政策分析等方面優勢互補、全方位合作。從政府采購行業主管部門的角度,應當加強政府采購職業資格制度的建立。從發改委主導的招標師職業資格制度建設的情況上看,職業資格制度的建立,對于從業人員參與在職教育的熱情、相關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企業對于人員素質的重視、行業管理的規范度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者系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羌建新:學歷教育發展需解決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
政府采購學歷教育在我國尚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國際關系學院開了國內政府采購學歷教育的先河。近年來,伴隨著政府采購事業的迅速發展,政府采購專業學歷教育在高等學校中呈現出快速推進、蓬勃發展的態勢。
目前,政府采購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還未成為獨立的學科或專業,國內高校基本上都是依托于某個現有的學科或專業來開展政府采購學歷教育,有的高校在經濟學相關專業下、有的高校在法學專業下開展政府采購學生培養,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格局。
就國際關系學院政府采購專業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狀況來看,應該說他們的就業去向都不錯,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部分同學直接從事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工作,當然還有許多同學從事其他的工作。應該說,國際關系學院培養的政府采購方向學生在政府采購相關工作崗位的競爭中很有優勢,一些需要政府采購人才的單位甚至慕名而來,專門來這里選拔人才。同時,從目前高校就業總體的趨勢看,高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用人單位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不僅僅看重專業背景。由于國際關系學院長期堅持寬口徑、厚基礎、新視野、強素質的辦學傳統和小班教學、精細化培養的辦學模式,因此政府采購方向的綜合素質都較強,因而畢業生在其他就業崗位的競爭中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優勢。
目前,我國政府采購學歷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一個是內部問題,即政府采購學歷教育在我國還剛剛起步,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從高等教育的規律來看,政府采購學歷教育開展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另一個是外部問題,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政府采購并沒有明確的學科或專業定位,這也制約了政府采購學歷教育的發展。但是,上述2個問題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第一個問題不能很好地回答,那么第二問題就很難解決。因此,更重要的問題在于,政府采購學歷教育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國際關系學院的政府采購專業方向本科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處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實際上,今年國際關系學院對政府采購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主要是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增加了實踐課程的教學力度,目的是在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全面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滿足政府采購實際工作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作者系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