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級資格初審今年實行程序化
甲級資格初審今年實行程序化
-----初審工作分4個步驟進行
本報訊 記者張靜遠 馮藝報道 為保證公平,提高審批質量,財政部在今年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初審工作中實行程序化管理。
據悉,初審工作被分為企業資質審核、人員資質審核、業績證明審核、匯總審核結果并出具書面通知4個步驟。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認定工作強調程序化操作與權力制衡原則,將工作重點鎖定在審批質量上。
記者從資格認定現場了解到,往年初審時,每家代理機構的全部資料由1位工作人員初步審核,5到6名工作人員與上百家代理機構是“一對多”的關系;而今年的初審則打破了這種“一對多”的局面,將程序優化為4個步驟,對權力與風險進行了分解。據了解,今年初審工作中,每個步驟都由1個專門的工作小組來完成,每組工作人員包括審查員與復核員各1名。審查工作以《甲級機構審核運轉單》(以下簡稱“運轉單”)為載體,運轉單依據4個步驟設計了4個表格,悉數羅列所需的原件材料。每通過一項材料審核,工作人員在其后的方格中劃上對勾;對于缺少的資料,則需在備注中寫明。每一步審核完畢后,審查人和復核人均需簽字確認。此后運轉單經由專門人員交付下一組。據介紹,為避免代理機構負責人私自涂改審核結果等不良行為的發生,運轉單運轉的過程中代理機構負責人不能對其觸碰。對于由程序化操作可能帶來的時間成本增加問題,工作組通過增加審批人員的方式進行彌補,據統計,去年兩次參加初審的工作人員為5到6名,而今年則多達11名。
據統計,參加此次初審的共有227家代理機構,其中209家是依據《關于2012年第一批集中認定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資格有關事宜的通知》(財庫便函[2012]343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于5月30日早8:00之前通過網上報名排號取得的初審資格,另有18家是在截止時間之后、報名系統關閉之前進行的網上報名。為實現人性化服務,相關部門也準許了這些代理機構參加此次初審。依據通知要求,今年的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工作的時間安排為6月1日至14日。財政部根據各家代理機構網上報名順序對其參加初審時間進行了具體安排,其中材料報送時間為6月1日至6月12日間的8個工作日,13日、14日兩天專門接收補充材料。
圖為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資格審定初審現場攝影/張靜遠
•側記•
“程序化審核,我們很放心”
本報記者 張靜遠 馮藝
在甲級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審批現場,記者看到每組工作人員都包括審核與復查2名,加上指引、監督等崗位,負責初審工作的人員多達11位。
“今年這么多人審核,是不是比往年好很多?”
“今年審核速度的提高并不十分顯著,但是每份材料都由2個工作人員來看,審核工作做得非常非常仔細,我們很放心。”一位前來遞交補充材料的貴陽代理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此,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年初審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審批質量,而不是追求速度。記者看到,今年每個審批小組都有2位工作人員,一個負責審查,一個負責核查。這樣的AB角分工讓每一項細小的工作都形成監督機制,從而避免了一人獨裁卡關。
嚴把初審質量在具體工作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記者看到,一位廣東代理機構的負責人與負責審批的小周周旋了很久方才離去。據這位代理機構負責人解釋,該公司提交的部分員工身份證號在幾份材料中不太一致。“真沒想到,甲級資質認定工作的審核這么細致。”這位代理機構負責人由衷地贊嘆。而在企業業績審核辦公室,記者看到一個大大的行李車。據負責這項工作的小高介紹,這家代理機構準備的企業業績材料非常多,但其中一些內容不符合要求,所以仍未通過。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