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集中采購試行1年效果顯著尚存改善空間
編者按:從2011年7月批量集中采購試點工作啟動至今。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采購中心分別完成了13期和9期批量集中采購項目。實施效果如何?對各方當事人帶來了哪些影響?實施過程遇到了哪些困難?站在新一個輪回的起點,本刊特從本期開始推出系列專題報道。
本報記者 梁爽 陳昂
批量集中采購試行一年以來,這場發生在政府采購領域的變革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截至目前,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采購中心的數據顯示,臺式計算機的批量集中采購價格比協議供貨價降低了10%—15%,比市場價降低了10%,打印機的批量集中采購價格也比協議供貨價降低了7%—8%,比市場價降低了10%。
“實施批量集中采購后,設備采購價格得到大幅度下降。”這是記者就批量集中采購執行情況采訪時聽到各方當事人給出的一致答案。不可否認,批量集中采購的優勢在設備采購價格上得到了很好體現,重要的是通過批量集中采購,中央單位主管部門建立了需求的有效歸集機制,同時逐步規范了下屬機構的政府采購行為,促進部門內部監管機制的建立。
試行效果被一線認可
《2012年政府采購工作要點》中提出,2012年將推進批量集中采購改革工作,逐步擴大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品目范圍,適時選擇部分省(區、市)進行改革試點工作,逐步將改革推廣到省級單位。隨著批量集中采購不斷地擴面增量,其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將會越來越顯著,對眾商家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
江蘇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吳小明表示,之前實行的協議供貨模式解決了采購效率問題,方便了采購人,但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無數量招標以及價格偏高。目前,某些地區所實行的實物配發模式和二次競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而批量集中采購的試行恰恰彌補了協議供貨的不足,采購人在申報采購計劃時能匯總成較多的數量,財政部門在制定采購計劃時容易形成一定數目的采購量。
國防科工局機關服務局行政處處長韓勇軍也表示,批量集中采購與編制預算相掛鉤,統一歸集采購需求,必然要求采購單位更加科學嚴謹地編制和執行政府采購預算,提升了預算執行的剛性,對于改善長期以來存在的預算編制偏軟的現狀具有積極的意義。
規模效應下一箭雙雕
關于批量集中采購的規模效應,被受訪的供應商普遍認為:批量集中采購不僅是把各單位的采購需求集中了,對于企業來說,更是把一大批客戶資源集中在一起。因此,批量集中采購的規模效應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采購產品的規模,二是客戶資源的規模。這兩方面對企業都十分重要,特別是對于進入政府采購市場較晚的企業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同方、利盟、三星等企業相關負責人看法相似,清華同方行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杜軍表示,同方十分珍惜批量集中采購帶來的嶄新發展機遇,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嚴格把關產品及服務的質量,借助批量集中采購搶占市場份額、樹立品牌形象。
利盟政府采購部總監李巍說:“批量集中采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政采市場的既有格局,為更多企業提供了充分競爭和展示機會。隨著批量集中采購的不斷推進,今后很可能給傳統銷售渠道帶來巨大影響,渠道領域將面臨轉型甚至重新洗牌。
三星政府行業經理白晉川對批量集中采購表示支持并將積極參與外,還對未來的發展趨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政府采購領域的政策和做法對于全社會都會起到示范作用,批量集中采購已經被金融領域所關注,未來很可能還會引入到能源等其他行業,從而改變整個行業市場的銷售模式。”
與此同時,近日,財政部對批量集中采購產品配置參考進行了更新,使得更多的企業和產品進入到了批量集中采購的標準范圍之內。AMD官方更是表示,配置參考更新后,AMD全線產品都有入圍政府采購的機會。
著眼長遠跳出價格
聯想中國大客戶部政府行業總監李文科認為,采購人在選購IT類產品時不應僅看技術指標,而應更為注重產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聯想在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時,十分注重與政府客戶在這些方面的交流,力爭為用戶提供完善的產品和服務。
英特爾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大區總監凌琦也表達了同樣觀點。批量集中采購的目的是降低政府在IT設備與使用上的相關支出。但是,若要真正實現物美價廉,首先應明確一個理念就是高性價比需要由完整清晰的規格體現。配置標準不是簡單的技術規格,不完整的規格會導致采購的產品價格低,但是后續成本高。
凌琦還認為,采購PC只是PC相關開銷的開始。電腦采購成本包括現場支持、技術支持、保修期外維修、電腦安裝和后勤管理、系統恢復和處理成本及回收再利用。PC更新周期為3年—5年,總體擁有成本約從第4年開始提高,硬件故障、驅動程序問題、應用沖突錯誤、延期保修成本等問題都會凸顯出來。真正要節約財政性資金,只有考慮總體使用成本才會更加科學。所以,PC采購除了考慮價格外,還需考慮間接(隱藏)成本、設備性能不足、設備故障、用戶體驗和工作效率或政府服務,以及性能和環保規范要求等。
杜軍則認為,現在缺少采購人對供應商提供服務的真實情況進行評價,如果供應商的獲評結果被記入相應的誠信檔案并累計起來,同時在評分標準的服務部分予以體現,這樣就可以引導供應商在服務方面進行充分競爭,而不必只把競爭的主要焦點集中在價格上了。
讓售后服務標準化規范化
在以往的實際操作中,采購單位通過協議供貨,購買的產品品牌都是相對集中的,服務配套也相對集中。而批量集中采購,會形成一個“八國聯軍”,招標招到什么就是什么,一年12個批量集中采購周期,理論上講可能買到12個品牌的產品,后期的服務也會由多家供應商提供,這對用戶來說這是件苦惱的事。不同品牌往往有不同的維護體系,不同的聯絡渠道,不同的工作效率。售后服務變得復雜了。
正如一位采購單位代表在采訪中所說:“在設備采購環節價格的確下降了,但不一定就意味著整體使用成本能下降,如果售后服務變得復雜,也許相關費用就會跟著上升,供應商畢竟是追求利潤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個環節的退讓,勢必會在另一個環節彌補回來。”
惠普中國區副總裁邵冬提出無憂政務實現一站式采購理念。她具體闡述道:“無憂政務解決方案將給政府用戶帶來采購、管理、服務三方面的無憂應用,從而幫助政府用戶更快實現聯動采購的新機制。采購無憂體現在:一站式采購,節省總體成本;一次性全面應用,系統無縫鏈接;全面符合節能要求,打造綠色大廳。管理無憂體現在統一部署,輕松上手應用;統一維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高度安全性和穩定性,確保系統順暢運行;自動測算能耗,高效部署節能策略。服務無憂體現在界面親和,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信息豐富,增進政府與市民互動;流程順暢,提高政府服務效率。
杜軍還認為,評分標準可以有效引導供應商在服務方面競爭。服務部分的要求可分為上門保修、電話支持和服務網點3個方面。另外希望相關部門能為采購人和供應商搭建信息溝通平臺,中標供應商和采購人能在平臺上快捷、有效地溝通,提升雙方溝通的效率。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