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服務外包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BASS杯服務類政府采購有獎征文14】
美國醫療服務外包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袁祥飛
美國政府為公民提供醫療服務的規模與效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很大一部分服務是外包給民營組織來運營的,比如帶有社會保障性質的醫療保險服務及一些數據處理業務。
美國醫療服務外包經驗
政府服務外包是指,將政府具有最終供給責任的公共服務、政府機構自身的后勤性服務、與行政工作相關的技術服務,以政府部門作為發包方,通過簽訂合同,承包給具有相關資質條件的市場主體或社會組織。在這種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中,政府部門主要承擔購買者的角色,對服務生產質量和過程進行界定、監督、控制和評估。
大規模的公共服務外包出現于20世紀60—80年代。為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高公共服務效率,英、美等西方國家政府開始推行將部分服務外包給民營組織,將非政府的第三方引入到公共服務的供給和治理結構中,希望實現公共目的與民營企業的管理技術、社會組織專業化服務手段的優勢互補。
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推行全面醫保體系,到今天已經建立了以商業保險為主,輔以政府補助的復雜體系。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主要為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和醫療輔助計劃(Medicaid),分別面向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
2009年,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約25000億美元,人均8160美元,占GDP的17.6%。這個比例在過去的10年里一直呈上升趨勢,而且可能繼續保持下去。因此,通過外包來降低成本就變得順理成章。
美國聯邦衛生部負責醫療保險政策設計與組織實施,聯邦衛生部下屬的醫療健康服務中心(簡稱CMS)負責全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醫療健康。CMS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政府的保險服務及其他服務轉移給民營組織。
對于效率問題,美國學者約翰•杜納胡的經驗研究已證實,民營化能夠導致效率的增長,僅在某些特定條件得到滿足時才會有相應責任的損失。提高效率的唯一最為重要的因素是競爭。只要保證足夠的競爭,就可以實現效率。美國有很嚴格的競爭者篩選規定、競爭程序規定以及競爭的保證性條件,《合同競爭法》(Competition in Contracting Act)對此有詳盡規定。但是,福利民營化的案例說明,對效率的單一目標追求,在某些情況下,會真實地損害受傳統政府責任保護的公民權利。政府必須通過立法來保護公民權利,譬如《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HIPPA)。
之外,美國政府在醫療外包方面的主要作用還體現在:一是促進當地就業。美國各州普遍規定,Medicaid項目的處理商必須雇傭當地人員。二是與民營部門的價格談判。如CMS長期收集有關醫療保險運營的基本數據進行精細分析,與民營企業就合理盈虧平衡點進行協商。
中國醫療服務外包的現狀與前景
現狀。一是意識落后。由于醫療服務關系國計民生,長期以來,在醫療服務方面政府基本上事事親為,不敢放手。政府要轉變為替公民、國家和社會提供公共醫療服務、保護公共利益和維護服務公平的服務者。二是效率低下。三是部分地方已經有先進經驗。當前,我國一些地方的社會保險服務或BPO外包服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前景。一是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光明。中國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規模龐大,2009年—2011年約投入了8500億元,未來增長潛力也極為可觀,這為外包市場的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尋求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將是市場的必然選擇。只有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行業準入、競爭保證與監管等方面,整合全社會的資源,靈活組織各種服務提供形式,才能滿足需求。
二是隨著信息化手段的提高,政府將會增加外包的信心。將管理流程可視化、可控化是提升管理能力、強化管理信心的有效途徑。隨著信息化手段的提高,政府對于醫療服務外包的管理能力將得到增強,由此帶來對于服務外包的信心會進一步強化,進而釋放出更大的外包意愿。
三是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化,政府的部分經營職能將分離并轉化,交由社會力量來經營或提供相關服務。
發展建議
解放思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對醫療服務大包大攬的行為已經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轉變管理理念。
依靠市場(外包)來提升效率,快速整合資源。民營部門的介入可極大地提升經營效率,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一定水平的服務,滿足迅速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
健全立法,通過法律來保障公民權益。一是確保外包程序公正合理。政府醫療服務外包過程中較易滋生腐敗,只有完善法律規定,才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這種現象。二是確保充分競爭。民營部門的高效率產生的保證之一是充分的競爭。通過規定市場準入者的數量、資質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進競爭,避免壟斷。三是確保民營部門在盈利的同時保證公平。民營部門畢竟是以盈利最大化為目的的,很多時候為了獲得更多的盈利,會在一定程度上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政府應出臺相關法律,對此類事項加以避免。四是做好行業監管,確保有法必依。政府應成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行業監管。五是組織行業研究力量,做好與民營部門的價格談判。醫療行業是一個知識較為密集的行業,其中信息量較大。政府需要組織專門的行業研究力量,為民營部門的價格談判做好準備。否則,很有可能出現醫療保險等各種費用不合理攀升的現象,最終帶來預算上的壓力。(作者單位:西安炎興科技軟件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