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IT版本的“傲慢與偏見”
一邊是華為、中興在美國政府采購市場屢屢受挫;另一邊是美國電信運營巨頭思科在華業務量的節節攀升。政府采購市場的信息安全問題愈演愈烈
一場IT版本的“傲慢與偏見”
■ 陳昂 秦志龍
這是一場始于2011年的信息安全交鋒,一直持續至今。
一邊是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另一邊是咄咄逼人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后者自2011年起便對這兩家中國企業發起調查,并拋出了“威脅論”。
日前,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再次發表調研報告稱,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建議美國政府避免購買帶有華為及中興公司產品的設備。
實際上,類似的外國公司在美商業投資受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美國給出的理由只有一個: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很早就認識到信息安全與國家整體利益及國防的緊密聯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信息產業在全球的壟斷地位。同時,美國政府部門通過國家安全局對信息產業實行嚴格控制,國家安全局派出既懂密碼、電子偵察業務,又懂半導體技術的專家“駐扎”各大公司,其任務就是對銷往全球的信息產品,特別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等關鍵部件,安裝國家安全局需要的后門。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經過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的測試確認,美國ISS公司的產品存在后門,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定期向美國回傳200K字節的加密數據,經有關部門解密后得知其中包括重要的客戶信息,對用戶構成極大的潛在安全危險。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將一塊芯片中可能安放的所有后門都排除掉幾乎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華為和中興在美開展投資貿易活動可以理解。
但從現狀來看,華為和中興是否已具備這樣的技術水平并不好說,美國之所以夸大這方面的宣傳,一是政治需要,二是打壓中國電信設備企業。
不過,如果由此打響電信貿易戰第一槍,預計美國電信運營巨頭思科會比華為、中興通訊更受傷。
截至目前,華為不僅被排除在美國主流運營商的網絡基礎設施門外,而且還屢屢被美國商務部、國會、外國投資委員會等以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其在美國的商業交易。類似的故事也在中興通訊身上發生過。
而思科在中國市場從未有過銷售障礙,廣泛進入到中國教育、政府和通信市場,其在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和中國的業務量占總量的16%以上。同時,中國還是思科在上述地區僅次于日本的增速第二快市場。
對比美國政府的做法,中國政府采購的開放性值得反思,尤其是在信息產品領域。所以我國應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盡可能多地扶持國內企業開發、研制國貨,免遭外國勢力打壓,威脅國家安全。華為、中興通訊事件再次為我國政府采購敲響警鐘,關注信息安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相關報道詳見第六版)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