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規則和標準需固化
新十年 新思維
制度
過去10年,以《政府采購法》為統領的政府采購制度體系完成了由單一管理目標向多元化政策目標的蛻變;未來10年,政府采購制度該走出一條怎樣的發展之路,才能為改革提供更大的引擎?
裴育
未來10年,構建政府采購大數據平臺對深化政府采購是非常重要的。
采購規則和標準需固化
南京審計學院經濟學院院長 裴育
過去10年,我國政府采購在規模上邁過1萬億元大關,制度建設從點及面,操作水平由低到高,政策功能從無到有,隊伍建設也從弱到強,讓人倍感欣慰。我們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也看到我國政府采購改革面臨的諸多挑戰。未來10年,我認為我國政府采購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此我提出以下3點建議:
一是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回歸到政府采購本源,我認為它其實和我們的居家理財道理相通,就是做好優質采購并實現資金節約。但是政府采購還有很多政策的延伸功能,因此對現有的法律制度進行梳理是很必要的。我一直主張,《政府采購法》和《招標投標法》兩法應合并或是要協同。
二是以標準化促電子化。我國目前的操作模式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兼顧電子化采購。隨著我國采購規模的持續擴面增量以及加入GPA協議的進程加快,基于目前的采購模式難以在未來實現3萬億甚至是4萬億的政府采購規模。上海市實行“ISO”質量管理貫標工作,推進集采機構標準化建設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因為,采購規則和標準后得以固化后,采購效率將進一步提升。此外,標準化建設也是電子化建設的基礎。加強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并以促進電子化建設是擴大政府采購規模突破口。
三是建立并完善全國性政府采購數據平臺。數據平臺可以充分利用現在的云技術,收集并提供海量的政府采購數據,為政府采購的供應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監管部門提供數據信息。審計系統在稅收審計的時候,建立了很多的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一些偷漏稅的大案要案。類似這樣的數據分析對監管部門來說十分重要,政府采購監管同樣如此。通過對政府采購數據的進一步的統計、加工、整理及分析,可以深化政府采購的相關功能。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陽光需要技術手段加以實現,網絡技術可以提供這樣一個載體。所以,未來10年,構建政府采購大數據平臺對深化政府采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認為,政府采購改革在規范的過程中,還應加強政府采購各方的服務意識。不論是監管部門、集采機構、供應商還是媒體,都應加強服務意識。而這樣的服務意識,對政府采購這一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來說,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比如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需加強培訓,從事政府采購相關業務需進行職業資格認定以及政府采購專家需提高和更新自身知識。對于媒體同樣如此,媒體應收集各地好的做法,介紹各地經典的案例,為我們制度更新和完善提供借鑒。而這樣的服務意思,是目前我國政府采購各方需要加強的。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