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政策功能應考慮成本與收益
新十年 新思維
政策功能
霧霾籠罩,千里朦朧,萬里塵飄。人們紛紛口罩掩面。“美麗中國”如何實現?綠色采購任重道遠。
趙勇
實施一項政府采購政策,需要從采購人、供應商和社會3方面考量成本。
實施政策功能應考慮成本與收益
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趙勇
最近幾年政府采購領域出現了政策功能“熱”,財政部門會同其他部門出臺了不少有關支持節能、環保、扶持中小企業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出臺,對于實現《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定的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制度經濟學的觀點,是否實施一項新的制度取決于這項制度的供給和需求,供給是人類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歐美等國家的政府采購開展較早,為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供給。包括我國《政府采購法》都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聯合國《采購示范法》的借鑒。可以說供給十分的充分,甚至供大于求,這也讓政府采購制度的研究者和政策的制訂者眼花繚亂。在需求方面,則應取決于實施這項制度后收益與成本的比較。在收益方面,我們可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綠色采購、扶植中小企業、購買國貨,肯定都是有收益的。這不僅因為政府采購本身,還因為它對于商業采購、個人采購有乘數效應。但收益到底有多大,卻很少有嚴密的論證。在成本方面呢?由于問題過于復雜,所以國內國際在這方面的研究都不多。
在筆者看來,實施一項政府采購政策,成本需要從采購人、供應商和社會3方面進行考量,至少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成本:
一是采購政策與采購基本目標(即價格、質量和時間)的沖突,比如綠色產品的價格高于普通產品,中小企業提供的服務質量不如大企業等等。
二是與其他政策功能之間的沖突,比如國產貨物環保指標往往不如進口貨物。
三是對采購透明度的影響,加入政策功能采購評標的復雜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都會增加。
四是對采購機構、采購人員以及供應商的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五是媒體和公眾對政府采購的理解,比如當前多數大眾媒體和社會公眾普遍不能接受政府采購時間上的拖延或價格上的偏高。
實施一項政府采購政策會產生如此之多的成本。對于前兩項成本,需要在各種(基本和非基本的)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透明度成本可以通過采購技術的提升,如電子化手段的應用得到逐步降低;后兩項成本,則需要通過制度建設、培訓和宣傳逐步降低。總之,如果不能確信成本低于收益,也就不能確定有這種制度需求,此時即便有供給,也就是國際經驗,我們大可不必盲目借鑒,而應考慮實現同樣的社會經濟目標,在我國是否由于國情的不同,有政府采購之外的手段可以使用。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