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政府采購統一大市場
新十年 新思維
市場
在擴內需、促增長政策實施過程中,部分地區紅頭文件中頻現“孩子是自家好”的邏輯:公務用車、農機補貼、物資儲備、環保設備、家電下鄉產品、公務接待用品等,都被打上了“本地產品優先采購”的烙印……面對這些,我們不禁要問:政府采購市場走向統一之路還有多遠?
呂漢陽
構建統一的政府采購大市場,是有效發揮政府采購“紅利”的必經之路。
構建政府采購統一大市場
國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員 呂漢陽
近年來我國政府采購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因制度不完善給采購工作帶來困惑。我國政府采購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消除市場內部障礙、構建統一的政府采購大市場,是我國政府采購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目標,是繁榮我國政府采購事業、有效發揮政府采購“紅利”的必經之路。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政府采購規模一般占GDP的10%—15%,或占財政支出的30%左右,而我國2011年政府采購規模達到1萬億元,僅相當于GDP的2%左右。可見,我國政府采購的范圍和規模仍然十分有限。同時,各地區、各行業的分割也十分嚴重。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香港、澳門和臺灣作為單獨關稅區,目前也與大陸政府采購市場是割裂的。我國正處于加入GPA的談判過程之中,也尚未融入國際政府采購大市場。
因此,一是要堅決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分割,鼓勵國內企業跨區域投標,鼓勵企業、資金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率先形成統一的國內政府采購市場。二是要協調兩岸四地法律框架,探索構建統一的中國政府采購市場,試驗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積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經驗。三是要按照我國堅持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政府采購市場開放談判,統籌安排多邊談判與雙邊談判,統籌考慮對外談判和國內準備工作,統籌開展出價與法律調整研究,積極推進談判進程,積極努力融入國際政府采購市場。
其次,為參與政府采購的供應商提供服務和咨詢。扶持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協助企業制定參與政府采購的戰略,找準市場定位,提供政府采購信息,指導企業制訂詳細的投標策略,積累投標經驗,提高投標技術和能力。建立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工作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指導和服務工作,組織業務培訓,并組織現場觀摩,從采購政策、采購的基本運作和有關案例方面給予具體的幫助。提倡并支持有履約能力的企業更大限度、更大范圍地參與政府采購,并鼓勵企業積累經驗,“走出去”參與國際政府采購。同時,要鼓勵和支持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服務。
最后,加強和堅持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公開透明是治理腐敗的一劑良藥。《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在信息公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各地絕大多數的招標公告和中標公告都能做到及時公開,而且不少地方都推出了信息公開的管理辦法,對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信息更正公告、中標公告等都做到了及時發布。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制度是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先行者,極大地提升了政府形象,推動了其他政府工作信息公開制度的建設,其意義不僅局限于政府采購領域,而是擴展到了整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之中。今后,要加大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力度,擴充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內容,注重信息公開的響應時間;要注重信息公開的實際效果,加強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對供應商的合理信息需求給予及時、全面的回應;要加強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社會監督,吸引利益相關方和第三方等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樣既能夠保證納稅人的知情權,保證采購的公平公正,又能降低引發投訴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