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姐的新家
【住房】
陳大姐的新家
■ 本報記者 宋凱
通訊員 高志遠 鄭淑惠
“說實話,別說住新房,就是換個行動方便點的租住地也是個想都不敢想的夢。”憶起往事,河北省沙河市陳麗婭大姐有些哽咽。
陳大姐原是沙河市第七中學的一名教師,8年前因為患上骨纖維結構營養不良癥不得不走下講臺。丈夫下崗、孩子年幼,自己一個月3000多元的特殊疾病治理費,讓這個家不堪重負。為了節省房租,全家人租住在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舊樓頂層,冬天冷、夏天熱,更難受的是本身行動不便,上下樓梯成了她每天最大的煎熬。“現在好了,政府不但給我們分配了廉租房,身體殘疾人員還被安排到了一樓,生活設施樣樣俱全,5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才4塊錢,聽說又要有新政策,低保家庭的租金還要下調。”陳大姐邊說邊帶記者從里到外參觀她的新家。
為了解決像陳大姐一樣弱勢家庭的住房問題,2008年以來,沙河市通過中央補助、地方自籌等方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籌集力度。截至2012年底,該市累計投資3.61億元,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352套。其中,廉租房593套,經濟適用房420套,限價商品房322套,公共租賃住房1411套,城市棚戶區改造606套,加上以廉租住房貨幣補貼形式保障的家庭,受惠弱勢群眾近5000戶。
為盡可能節約財政資金,將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沙河市將財政投資評審和政府采購機制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定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府投資必須走“先評審、再采購、后建設”的正規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據介紹,僅陳大姐所住的締景城廉租房建設一項就較預算價節省156.5萬元,節支率為7.5%。
在保障性住房分配安排上,針對城鎮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職工等不同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沙河市采取相對應措施,實行分層次給予住房保障。據沙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偉澤介紹,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為基礎、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導、城市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為補充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