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專家按規則獨立評審
如何確保專家按規則獨立評審
——關于完善專家評審制度的思考
■ 郭俊杰 鄧江平
政府采購實踐表明,完善專家評審制度不僅影響政府采購項目質量,而且直接關系社會各方對政府采購的認知。近年來,一些集中采購機構針對專家問題采取了細化評審辦法、客觀分共同認定、推行電子輔助招投標系統等措施,但由于集采機構的職能定位所限,實施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對于評審專家存在的問題,采購監管部門、采購人、集中采購機構等政府采購相關各方都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相關各方相互聯動、相互配合的專家管理體制。
強化專家評審硬性約束
評審專家享有獨立評審和推薦中標供應商的權利,采購人和集中采購機構無權干涉,但評審專家不按照規則打分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壓縮專家自由裁量權,降低專家打分的主觀性。
一是細化評審辦法。研究制定統一的采購文件范本,改進和細化評審辦法,匯總分值時去掉專家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壓縮主觀分,增加客觀分的比例,避免評審專家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投標人得分畸高或畸低的現象;對畸高、畸低的重大差異評分要求評審專家書面說明理由。
二是推行電子化評審。電子化評審是政府采購的發展方向,也是規范專家打分的有效平臺和工具。將采購項目的評分標準細化到計算機軟件系統中,評審專家在系統中對投標人進行打分,由計算機自動匯總排序并生成評標報告,既可避免評審專家人為打分錯誤,又便于復核和監督,提高評審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是實行暗標評審辦法。在評審開始前,由集中采購機構對實物樣品或技術標進行編號,隱去投標供應商的名稱,評審結束后再公布投標供應商的名稱,降低評審專家的主觀因素。
四是實行專家異地評審制度。對于比較重要的協議供貨、定點采購或者當地評審專家較少的采購項目,由于本地的評審專家可能與投標供應商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可通過抽取異地專家的方式進行評審,最大限度地保持評審的公平與公正。
加強評審現場組織管理
評審現場的組織管理直接關系到政府采購的公信力,要進一步加強評審現場的組織管理,切實提高評審質量。
一是嚴格要求評審專家遵守獨立評審的規定。專家要按照采購文件評審方法的規定進行評標,獨立、負責地提出評審意見,并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責任;確保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不受任何干擾,特別是不能受采購人代表傾向性意見的影響。
二是引入外部監督評估機制。向社會和投標供應商開放評審現場,允許參與投標的供應商進入評審現場或通過遠程視頻進行監督;評審結束后,向未中標供應商公開評審打分結果和未中標原因,通過公開來保證評審結果的公平公正。
三是對評審現場實行全過程的視頻監督。條件成熟的地方可建設獨立的評標室,在評標室配備錄音、錄像和屏蔽設備,監控專家評審打分的全過程,加強項目評審環節監管,確保評審過程的公開透明。
四是推行評審專家打分復核制度。評審活動結束前,采購組織機構要提醒評審專家對于排名第一的、報價最低的、投標或相應文件被認定為無效的情形,應從商務、服務、技術及價格等各方面情況進行重點復核。
加大專家監管力度
有效的監督管理是評審專家公正履行職責的保證,采購人和集中采購機構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及時反饋專家評審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加大對評審專家的監管力度。
一是修訂《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評審專家的權利和義務,強化專家違規行為的處罰,賦予集中采購機構或采購人現場對評審專家監督權。
二是建立評審專家黑名單制度。對違反評審現場紀律、不執行回避要求、評審打分傾向性突出或專業能力極差的評審專家,借鑒藥品采購領域的黑名單制度,報財政部門同意后列入評審專家黑名單,禁止再次參加評審活動;對于帶有明顯傾向性的采購人代表,要通知其所在單位紀檢部門,今后不得參加評審活動。
三是建立質疑投訴的延伸追究制度。對于評審專家存在的打分傾向性、統分漏項等錯誤、超越評審辦法打分、實質性需求條款審核不嚴等問題,延伸追究評審專家的責任,由監管部門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理。
建立專家培訓考核制度
評審專家培訓考核機制不健全是評審專家職業素質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要借鑒我國會計、建筑等職業資格認證的做法,逐步建立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的培訓考核制度。
一是加大對評審專家的培訓力度。建立評審專家定期培訓機制,將評審專家接受培訓作為年審通過的先決條件;不僅讓專家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的最新市場情況,還要了解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等。
二是定期組織召開評審專家業務座談會。邀請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和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交流發言,介紹評審專家違法違規案例,交流評審工作經驗。
三是建立評審專家日常考核制度。在評審結束后,由集中采購機構負責對評審專家的專業技術水平、職業道德素質和評審工作等情況進行評價,由同級財政部門記入評審專家個人檔案。
四是建立評審專家激勵機制。參與政府采購評審工作既是專家的榮譽,也是專家的義務,有關部門可下發專門文件要求評審專家所在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時,根據日常考核情況將評審專家分為不同等級,將專業精通、職業道德好、能力強、認真負責的專家單獨建庫;對于專門負責重大、復雜項目評審或擔任采購項目評審組長的專家,可在勞務費等方面給予傾斜。
完善專家庫建設
評審專家庫是保障專家評審制度順利運行的基礎,要采取多種措施,逐步建立起既能滿足評審需求又能保證評審質量的專家庫。
一是擴大評審專家庫的專家數量。加大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的宣傳力度,將更多年富力強的專家納入專家庫;對于技術復雜、專業性極強的專業,鼓勵采購人和集中采購機構推薦專家入庫。
二是建立評審專家庫資源共享機制。整合相關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專家資源,實行中央與各地專家庫資源共享。
三是細化專家庫專業分類。按照統一的政府采購品目目錄建立專家庫,限制評審專家注冊專業的數量,禁止專家跨行業注冊,確保評審專家具有真才實學。
四是建立專家庫動態調整機制。嚴格執行評審專家庫管理制度,對評審專家庫進行定期維護、更新與淘汰,吸收新鮮血液,淘汰年齡在70歲以上、知識老化和不了解市場變化的評審專家。
五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限制評審專家每年參加評審的次數,避免評審專家在1年之內連續3次參加政府采購評審工作。
(作者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