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山:強化政采預算編制和執行
■ 本報記者 孫善臣
在寧夏代表團駐地,記者有幸與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王和山就寧夏政府采購工作,進行了一次長達1個小時的交談。
2011年,寧夏明確提出要嚴格推行政府采購預算,并把這項工作確定為寧夏政府采購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想做好政府采購工作,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政府采購預算框架。”王和山認為,如果采購項目不列入預算,就無法保證政府采購的正當、合理和效力;反過來,需要實施政府采購的項目,就應當列入政府采購預算,從而保證采購行為得到良好執行。
不過王和山也坦言,在推行政府采購預算制度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個別單位和部門對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重要性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主觀上存在畏難情緒,積極性不高。二是政府采購資金結構復雜,渠道多樣,在資金整合上存在制度障礙,完全實現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應編盡編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仍需進一步完善。
下大力氣細化預算編制并嚴格執行預算,是寧夏政府采購工作的重點內容。王和山表示:“財政工作要實現科學化和精細化,首先要做到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政府采購作為財政預算的覆蓋內容,也是如此。”王和山認為,目前政府采購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往往都是由于預算編制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政府采購首先要在預算的細化、準確、到位方面下功夫。
據王和山介紹,寧夏從2009年起開始編制民生項目預算并提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這作為財政預算編制的一項制度,被堅持了下來。
“從2007年到2010年底,寧夏財政民生投入達1257億元。2010年,寧夏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為397億元,占全區一般預算支出的71.4%。”王和山還告訴記者,所有這些民生項目,除發放到個人的福利、補貼項目(如提高低保標準、救助標準等)外,其他項目均通過政府采購來實施,以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
記者手記
那一小時
■ 本報記者 孫善臣
到達寧夏代表團駐地——鴻府大廈時,已是中午。盡管正值午休時間,但王和山一聽說《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前來采訪,便立刻邀請記者到他的房間。
敲開門,一位身著白背心的男人迎出來:“歡迎孫記者,不好意思,我穿得有點隨意。”王廳長說起話來儒雅中帶著西北人特有的豪爽。
采訪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我是這樣考慮的,對不對咱倆聊啊。”說著王和山把椅子向記者這邊更靠近一些。那一刻,坐在記者面前的,不再是廳長,而是一個久未相逢的朋友。
王和山,上世紀80年代的碩士研究生。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學歷鳳毛麟角。做財政工作這些年來,高學歷的王和山對財政和政府采購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見地,頗有學術范兒。從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到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從民生采購到《政府工作報告》,從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到廉政建設,王和山談起財政工作滔滔不絕。深厚扎實的積淀、深邃開闊的視野和條理清晰的邏輯都在親切的交談中逐一呈現。
整個采訪進行了約1個小時。1小時的時間似乎并不長,但相對于緊張的兩會節奏和代表們忙碌的工作安排來說,幾乎可以用奢侈來形容。
臨行前,記者不經意間瞥見在王和山隨身攜帶的資料中,有一本《民生見證》。厚厚的一本書看似已被翻過了好幾遍。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