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政府采購學歷教育(下)
趙勇: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與國內大學的嚴進寬出和許多中國人印象里美國大學的寬進嚴出不同的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奉行的是“嚴進嚴出”的政策。說說參加政采法碩項目的學生吧,體現出很多與國內學生的差別。
首先,大多數學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從沒出過校門的學生是絕對少數,甚至一些學生比教授年齡都大。他們都在相關領域工作,這使得交互式教學成為可能。在教授的引導下,課堂常常成為學生們交流乃至爭論的平臺。相關研究表明,這樣的學習效果與“填鴨式”宣講的效果不可相提并論。
其次,學生的學習態度非常認真。不要說曠課、遲到、早退、開小差等現象,每門課每次上課前都有幾十頁乃至幾百頁的閱讀材料,事先沒有閱讀就來上課的學生寥寥無幾。教師上課不是照本宣科,而只是挑其中的重點、難點講解。
再其次,國內的學生大都喜歡寫論文,怕考試。這里的學生正好相反,因為他們對論文的質量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前幾天看了一名普通JD學生寫的作業論文(不是畢業論文),51頁的論文有327個腳注,粗略統計了一下,他為撰寫這篇論文閱讀了約10部法律、50份案例和100-200篇論文。后來得知,每頁紙6個腳注是對學生論文的最低要求。
最后,學生們在學習上舍得花錢。一本教材100多美元算是便宜的。有一門課的一本教材和一本參考書加起來超過了400美元。考慮到教授提供了免費的正版參考書,我就沒有買。可上課時出乎我的意料,參考書幾乎人手一本。美國沒有盜版書,即便是復印,如果連續超過了10頁,相關人員通常會拒絕為你復印。在這種高度保護知識產權的機制下,如果某人寫出了一部暢銷書,馬上就會成為百萬甚至億萬富翁。扯句題外話,在我們的“春晚”發財的都是演員,誰知道作者是誰?這樣,真正的精英就不會匯集在創作領域,出不來好的作品也就理所應當了。
這些“反常”現象的背后,經濟杠桿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獲得一個學分約需1700美元。有學生半開玩笑說,一節課折合約120美元,1分鐘就2.4美元,誰舍得逃課?掛一門課的話,3400美元或5100美元就打了水漂,誰敢掛科?而一旦學成,畢業后5年內拿到12萬美元的年薪屬于家常便飯。這樣,當下有巨大的學習成本作為壓力,未來有誘人的美好的前程作為動力,學生們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地學習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課堂學習外,政采法碩項目非常注重能力培養。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最高法院、國會、白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財政部、司法部、國務院、聯邦服務總署、政府責任辦公室(GAO)、政府采購領域的大律師事務所均在其走路20分鐘可以到達的范圍內。加之法學院在政府采購領域里的崇高聲望以及深厚的人脈關系,上述機構時常為法學院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乃至工作崗位。學院的模擬法庭搞得有聲有色,2007年美國聯邦首席大法官JohnRobertsJr.先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地位不亞于美國總統)受邀擔任了模擬法庭的主持人。此外,有很多學生以實習編輯的身份參與到美國政府采購領域最重要的期刊之一——《政府合同雜志》的工作中。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各行業的領軍人物。經過這種嚴格的培養,政采法碩項目的畢業生們也都陸續成為政府采購領域各機構中的佼佼者,并且帶動著其他人一起進步。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