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認證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編者按:9月16、17日森林認證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森林認證體系在今年2月與森林認證體系認可計劃(即PEFC)實現互認,真正走上了國際舞臺。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森林認證正式與國際全方位接軌。而隨著中國森林認證體系的完善,這一略顯神秘的認證也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本期我們策劃了森林認證的專題,與讀者分享。
森林認證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訪中國森林認證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偉
■ 本報記者 耿丹丹
森林認證是什么?在中國走過怎樣的發展歷程?它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帶著這些疑問,在北京森林認證國際研討會期間,《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采訪到了中國森林認證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偉。
2項國家標準14項行業標準 8個認證領域
《中國政府采購報》:不少讀者對于森林認證并不熟悉,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森林認證。
王偉:森林認證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紀90年代。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后,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首先發起并創立了森林認證,它作為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產品市場準入的一種新機制,已經為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所認可。
從專業角度來講,森林認證是由獨立的第三方按照特定的績效標準和規定的程序,對森林經營單位和林產品生產銷售企業進行審核并頒發證書的過程。通過對認證的產品加載認證標識,將市場中的“綠色消費者”與可持續經營的森林有效地連接起來,實現原料來源的可追溯。
《中國政府采購報》:在我國,森林認證是哪年開始啟動的?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王偉:中國是從2001年正式啟動中國森林認證體系建設工作的。為了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我國按照國際通行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與要求,結合國情和林情建立了中國森林認證體系(CFCS)。
CFCS由標準、認證和認可三個要素組成,認證范圍涵蓋了森林經營認證、產銷監管鏈認證、非木質林產品認證、竹林認證、森林生態環境服務認證、生產經營性珍貴瀕危稀有物種認證、碳匯林認證和森林防火認證。
自2007年以來,我國正式發布實施了《中國森林認證 森林經營》和《中國森林認證 產銷監管鏈》2項國家標準和14項相關的配套行業標準;經批準成立了4家內資認證機構,提供中國森林認證體系認證審核服務。
中國森林認證體系的管理主體是中國森林認證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下設秘書處,利益方論壇和爭議調解委員會。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森林認證體系已經建立并逐步完善,并于今年2月成功與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認證體系PEFC實現了互認,中國森林認證體系真正走上了國際舞臺,在國際森林認證領域取得了話語權。這意味著,我國歷時11年的森林認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本建成了符合國情、林情并與國際接軌的國家森林認證體系。
《中國政府采購報》:森林認證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王偉:森林認證并不是僅為林產品簡單地貼一個綠色標簽,也不只是僅為了擴大我國林產品的國際貿易量。更重要的是,它是加快我國林業國際化進程的戰略選擇,將伴隨著我國林業改革前行。
中國森林認證制度實施后,將有效地規范我國的森林經營活動,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實施森林認證制度,也是提高森林質量,提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促進中國林產品的國際市場準入和林業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它將通過政府和社會采信第三方認證結果,為森林生態資源監管制度變革提供新的機制,將有效促進森林生態資源由政府直接監督管理向政府和社會共同監督管理過渡,實施森林認證制度是中國森林生態資源監管法律法規的有效補充和制度創新,是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推進林業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構建木材安全保障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法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政府采購報》:您為我們介紹了中國森林認證在宏觀上的戰略意義,能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王偉:比如,森林經營單位因地制宜地編制符合當地實際的森林經營方案,采取獨立的第三方監督,嚴格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在木材運輸管理環節采信認證結果,可充分利用認證標識的信息源,證明運輸過程中木材和木制品來源的合法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在綠色消費理念的推行中,森林認證可有效避免一些珍貴樹種慘遭厄運。
森林認證的紅利遠不止這些。以吉林省汪清林業局為例,自實施森林認證以來,汪清林業局比以往更加重視當地社區和勞動者的權利,在雇用當地農民工開展森林經營作業前,都進行統一安全培訓,設立了困難職工幫扶機制,允許當地居民進山采集林下產品,成立了社管委并加強了與當地社區的溝通,顯著提高了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感。在認證木材銷售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認證的柞木同比溢價14%。
互認增強林產品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政府采購報》:剛才您也提到了CFCS與PEFC實現互認。PEFC是個什么樣的組織?
王偉:PEFC(森林認證體系認可計劃)最早是由歐洲小林場主發起成立的。作為一個非營利性非政府國際組織,PEFC主要從事對由感興趣的各利益相關方根據當地情況制定的國家森林認證體系的認可工作,以適應當地的優先發展需要。
目前,PEFC已有38個會員(國家森林認證體系),其中35個已經與PEFC實現了互認。這些體系認證的森林面積超過了2.4億公頃,占全球認證森林面積的2/3,使PEFC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認證體系。中國是繼馬來西亞之后第二個將本國森林認證體系成功地與PEFC實現互認的亞洲國家。
《中國政府采購報》:兩個認證互認以后有哪些好處?
王偉:兩個認證體系互認后,通過兩者之中一個認證的產品,兩個標識都可以用。
互認,不僅有利于促進中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本土林產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準入”問題,有利于其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尤其是林紙品企業在進入國外的政府采購市場時,將更為順暢。
PEFC代表了森林經營的良好實踐,其獨特之處在于針對存在于特定國家、特定的法律框架、特定的管理體制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森林生態系統的需要予以充分考慮,而這些對于中國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
雙方的互認對于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CFCS與PEFC達成互認將大幅增加對于PEFC認證原料的需求與供給,我們也希望亞洲地區為中國提供木質原料的各個國家能夠借鑒中國的做法,通過開展PEFC認證來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
以政采為突破口 營造社會采信認證結果氛圍
《中國政府采購報》:正如您所說,森林認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那么現在認證情況如何?
王偉:就如我前面所說,目前開展認證的主要是森林經營認證、產銷監管鏈認證、非木質林產品認證3個范圍,而其他方面現在也開始試點。據統計,全國已經有30多家企業通過CFCS的認證。當然,數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確如此,大眾對于森林認證并不了解,認證企業數量提升空間還很大,對此,您覺得應該如何突破?
王偉:我認為政府采購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據我了解,中國政府采購規模已從1999年初始時的131億元發展為2013年的16381.1億元。政府采購規模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1.7%和2.9%。同時,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之一便是支持節能環保,這與森林認證所強調的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是契合的。通過政府采購引領全社會采信認證結果、優先購買森林認證產品,可帶動全社會保護森林資源的積極性。未來,我希望可以以政府采購為突破口,來推進我國森林認證的進一步發展。
(攝影/黃松林)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