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詞“互聯網+”,你怎么看?
全民熱詞“互聯網+”,你怎么看?
編者按:政府的關注與扶持是對一個行業最有力的保障之一,不管是從業者還是服務受眾都期望看到更多互聯網化的融合和突破。有了政府的引導和做實事的態度,這個行業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直到李克強總理說出口,許多人仍然不敢相信,充滿互聯網氣息的行業熱詞“互聯網+”真的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也從行業熱詞正式升級為全民熱詞。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琢磨“互聯網+”,企業、專家乃至普通民眾紛紛加入了這一熱詞的討論。輿論普遍認為,“互聯網+”的概念,讓全社會、全行業非常振奮。國家大力支持網絡技術和大眾創業,對于盤活區域經濟、對于產業在需求和供給上加速適應市場有著積極作用。
企業說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今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建議利用互聯網的平臺,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各行各業包括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生態。馬化騰建議,應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戰略。
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他的《關于運用移動互聯網推進智慧民生發展的建議》。很多媒體報道稱“用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馬化騰在建議中舉例,各類空氣質量監測APP讓每個人都能實時了解空氣質量情況從而提前做好出行準備,當發現污染空氣的行為或現象時也可通過在線舉報,實現全民監督。車載智能系統、定制公交等應用的廣泛普及對于綠色出行、降低能耗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
在孫丕恕看來,傳統產業的機會在于將互聯網的思維融合到各個工作流程中,實現鳳凰涅槃。傳統產業要利用大數據推動創新,需要依靠政府的數據進行宏觀決策指導,利用互聯網數據把握市場脈搏。
就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孫丕恕提出:一是政府要主動開放組織數據,建議國家制定政府組織數據開放的標準和范圍,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二是把云計算中心納入“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重要內容,除了傳統的物流,還應通過建設云計算中心,進一步打通數據流、信息流,推動相關國家緊密連接我國經濟政治體系。
●小米科技及金山軟件董事長雷軍
雷軍表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他認為,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價值。他還建議把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更好地把握互聯網的時代機遇,用互聯網來更快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楊元慶所理解的“互聯網+”就是全民互聯網和全產業的互聯網。人們過去關注互聯網,僅僅是關注在那些互聯網企業,關注互聯網企業所能夠帶來的那些虛擬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互聯網通過廣告、游戲、電子商務所能夠產生的價值。而“互聯網+”,未來行行業業都要用互聯網來改造,來升級。
●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
郭為在大數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在一些城市試點“城市數據資源管理中心”,在當地網信辦的監督下,運用PPP模式,以企業為建設和運營主體,匯聚和管理政府、社會的數據,建立城市級開放數據的統一管理平臺,為數據應用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數據資源管理中心”的公益價值,服務于民眾、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鼓勵創業者利用數據資源創新創業,支持傳統行業利用數據資源轉型升級,通過數據資源全社會(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的共享共治,服務于中央提出的創新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目標。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
“互聯網+”這個詞不能簡單理解為技術的升級。這是互聯網進入萬物互聯(IOT)的一個信號。國內也有類似的概念叫“物聯網”,但是被很多人理解偏了。IOT時代的互聯網是隨時隨地地鏈接每個人和每個事物,不是單純的物聯網。
專家說
●北京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超圖軟件先進技術實驗室主任黃騫
“‘互聯網+’提出的背景與思路,有點類似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理念。”北京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超圖軟件先進技術實驗室主任黃騫認為,“互聯網+”是希望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力量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后的制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也會與“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相結合,提升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院長趙彥云
互聯網經濟是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背景下產生的經濟現象,是信息社會下的一場技術革命。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首先表現在市場營銷方面,不僅對網上購物,對服務業的發展也很重要。比如現在國外推行開放數據平臺,所提供的公共服務都在網上解決,刷一下二維碼,既給你提供服務,同時也記錄了你的需求信息。互聯網經濟不僅是對傳統商業的顛覆,更是對現代服務業真正的提升。
●國家統計局研究所原所長潘璠
實際上,互聯網經濟一定對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說一款產品實體店零售額增長10%左右的情況下,網上整體零售額一般都維持在50%以上,這是一種趨勢,所以網下零售額在慢慢萎縮,網上比重在逐步攀升。前幾年研究大數據,大數據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方式,人們自己行為方式改變,都匯聚成了大數據潮流中的一滴滴浪花。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
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這個轉型升級按照三期疊加理論來講,是比較痛苦的。痛苦就體現在,從過去的制造投資為主轉向消費拉動為主。要使傳統消費短時期內有很大起色難度是比較大的,這依賴于社會保障的完善、居民收入的增加。同時制約消費有很多因素,產品的豐富程度、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距離等等。
現在,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一下子把消費者與消費的產品對象的距離縮短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一,互聯網經濟擴大了消費的范圍,提升了消費的效率。從一組數據來看,今年互聯網消費的規模增長是40%-50%,這是超常規增長的,而傳統的消費品的增長是10%左右,這說明互聯網經濟的生命力。第二,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比如現在去餐館點餐都是用pad、服裝在電腦上設計、工業自動化等。第三,互聯網改造了金融,因為老百姓對金融創新和金融改革都是不滿意的,但是互聯網金融促進了小額信貸、P2P、“寶寶”類產品、眾籌等極大的發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付志勇
付志勇將“互聯網+”概括為“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提法的升級版。他表示,在智慧民生服務當中,利用“互聯網+”可以促進市民真正參與到服務創新中來。
例如,曾有在校大學生基于創新2.0的理念做過一個名為CityCare的項目,通過市民移動端的應用收集對社區的意見和建議,發動其他社區成員點贊支持,從而推動管理部門做出改善,之后改進的結果又可以反饋給市民。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
“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工業化,而是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中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潤喜
“國家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互聯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僅是互聯網作為信息化的核心與工業化交融,今年一號文件也講了要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由此看來,互聯網+是一個很綜合的概念,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曾潤喜說,以前的互聯網還只是作為一個外在工具,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作為核心引擎,推動社會創新。也就是說,以前大家把互聯網當作“輪胎”,但其實它是“發動機”。不過也有不同觀點認為,互聯網還是“輪胎”,而引擎永遠是知識創新。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