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營造政府采購學術氛圍(下)
圖為美國律師協會政府合同分會第17屆年度會議會場。■ 攝影 趙勇 趙勇: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第三個層次是全國乃至國際性的大型會議,其特點是專業性強、規模大、時間長、費用高。這類會議通常由出版社、雜志社等媒體或者行業協會舉辦。經過幾十年的洗禮,目前美國政府采購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會議分別是美國出版界巨頭West出版公司組織召開的West政府合同法年會和ABA政府合同分會的政府合同年會。會期多為2天-3天,通常分若干個單元(即議題)進行討論。從形式上看,和國內的論壇有很多類似之處。這里把不同之處著重介紹一下。
第一,在會議內容的組織和準備上,組織者采用了向下分權的模式,實行“單元長負責制”。組織者確定了大會的若干個議題后,挑選、聯絡該領域的權威人士任單元長,單元長挑選、推薦本單元的演講嘉賓報組織者批準或“備案”。組織者分配給單元長一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范圍內,每個單元的演講形式和嘉賓的時間分配由單元長決定。
第二,會議的質量控制不同。在國內組織會議是很勞心費力的,會議組織者要事無巨細地安排好每一個環節:邀請誰作為嘉賓、誰先講誰后講、甚至誰講什么內容事先都要嚴格地審核,更不用說煩瑣的會務工作了。可是會后往往是一轟而散,虎頭蛇尾,會議的質量無從考證。那么美國是如何保證會議質量的呢?他們的做法是:市場說了算、聽眾說了算。每位聽眾都要填一份3頁-4頁紙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會議的議題選擇、會務工作、會議資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對每個單元以及每位嘉賓進行打分。會議組織者要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向單元長反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市場化的會議績效評價體系:首先,類似的會議很多,彼此之間是競爭關系。會議的質量越高,聽眾就越多,會議收費也越高。經過長時間的洗禮,只有高質量的會議才能夠在市場中生存,經久不衰。比如West政府合同法年會從1965年至今已經舉辦了46個年頭。其次,單元長的壓力很大。他(或她)如果嘉賓請得不好或者本單元內容組織得不好,這個信息會反饋給組織者,那么下次會議就不會再請他(她)了。單元長對嘉賓也是如此。在今年2月召開的West政府合同法年會上,第二單元(國際單元)邀請了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Christopher Yukins教授作為單元長,他事先預邀請了幾位嘉賓,就本單元內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然后將單元的主題確定為《后金融危機時代政府采購的國際貿易壁壘》。每位嘉賓根據主題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自己演練并推算大致時間。在會議開始前半天,單元長召集本單元嘉賓聚會,對演講形式、時間和提問進行最后的彩排。由于本單元的總時間是雷打不動、一分鐘也不可能增加的,而嘉賓的發言內容又比較多,Yukins教授最后只得犧牲了自己的發言時間。本單元由于嘉賓陣容強大、準備充分、形式靈活、內容新穎,會后得到了觀眾和組織者的高度贊揚。不僅如此,與West 有競爭關系的ABA會議得到消息后,立即向Yukins教授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和這個單元團隊參加ABA在8月份召開的年會。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第三,要談談與費用有關的問題了。會議報名費不菲,2天的會議,每人的報名費通常在700美元-800美元,對于組織者的客戶或會員給予100美元-300美元的優惠。在校學生則能享受額外的照顧,比如ABA會議的學生報名費只有75美元。到這里讀者可能會理解一個剛才沒有提的問題,即參會者為什么要費力氣去填那張3頁-4頁紙的調查問卷。因為填寫人知道,如何認真填寫這份問卷,決定了現在和今后的會議質量,也就決定了這么貴的會議費花得值不值。值得注意的是,交報名費僅僅獲取參會和領取資料的資格,而不包含任何食宿費用。住不住、住在哪、吃什么,完全是參會者自己的事情。當然,如果在與會議簽約的酒店住宿或用餐,能夠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但僅此而已。來開會的人,自費、公費的都有。部分政府機關和大公司有培訓的要求和費用額度,相關人員在自己的額度內選擇參加的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和花自己的錢差不多。另外要提一下的是,演講嘉賓不用交報名費,但也沒有酬勞,而且食宿、交通自理。其原因和前面講到的一樣——避免利益沖突。
最后,談一下會議的后續教育功能。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對于律師、合同官等執業人員都有后續教育的規定(筆者將專門撰文介紹),要求相關人員每年參加一定學時的后續教育學習。會議的主辦者通過一定的程序將會議獲得聯邦或州政府的認可后,會議的時間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折抵成后續教育的學時。也就是說,參會人員通過參加政府認可的會議,能夠同時滿足獲取知識和維持執業資格兩方面的需求。而政府方面,則可以對會議的質量和內容進行引導。前面我們看到了會議“市場性”的一面,從這里又能看到會議“計劃性”的一面。美國還有很多商業化的機構,會議的質量比上述兩個會議略遜一籌。但和國內類似的是,他們專門把會議地點選擇在風景名勝所在地,所以也能吸引很多人參加。但是,前提是他們的會議質量要有基本的保證,如果本末倒置、買櫝還珠的話,是不會獲得有關方面認可的,參會人數也就得不到保證了。應該說,從會議管理方面,筆者看到了市場和計劃的有機結合。
總之,無論是政府采購領域的資深官員學者,還是初出茅廬的從業人員,或者雄心勃勃的在校學生,都能夠利用各個層次的學術活動學習知識、交流思想、培養感情,形成支撐政府采購事業的中堅力量。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