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推廣PPP模式
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推廣PPP模式
本報訊 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匯聚社會力量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做了部署。
會議認為,在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競爭擇優選擇包括民營和國有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并依據績效評價給予合理回報,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改革舉措。
會議要求,一要簡化審批,保障項目用地,支持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基金,用好稅收優惠、獎勵資金、轉移支付等手段,多措并舉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投資、運營管理。二要鼓勵項目運營主體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優勢,支持社保和保險資金參與項目。三要建立公共服務價格和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堅持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公平負擔,保證社會資本和公眾共同受益。四要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加強質量監管,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與效率。
“我們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仍然有很大缺口,需要加大投資。但加大投資不能僅靠政府‘包打天下’。”針對推廣PPP模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做出了上述表態。
李克強明確表示,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是當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拉動投資增長的有效手段。此外,有效運用社會資本,本身也是一種改革。
李克強指出,我國中西部很多地方的公共基礎設施水平,與我們同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但相當時期內,我們大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投資主要依靠財政投入,“這是不可持續的”。
李克強說,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這里面借鑒了國外的PPP運營模式,但不完全是照搬國外。PPP的直譯是指“公共資本和私人資本合作”,但從中國特色和國情角度出發,我們推進的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社會資本不僅包括私人資本,國有控股、參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都應該進來。
李克強說,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不是要社會資本給財政“填缺口”,而是要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同時也要防止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賤賣”,造成政府資產流失。
李克強最后強調,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仍在探索過程中,一些方面還存在思想不統一、文件“打架”等問題,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指導,因地制宜推進。(宗禾)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