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政采規模逾1.7萬億元
2014年全國政采規模逾1.7萬億元
政采“大數據”透視改革新成效
樓臺館所真的少建了,“三公經費”真的下降了,“車輪上的腐敗”真的得到控制了
本報訊 記者樂佳超報道 記者7月30日從財政部獲悉,2014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17305.34億元,比上年增加924.24億元,增長5.6%,增幅下降11.6個百分點,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1.4%和2.7%。增速放緩透視出從中央到地方貫徹落實厲行節約的要求取得了明顯成效:樓臺館所少建了,“三公經費”下降了,“車輪上的腐敗”得到控制了。
分析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貨物、工程、服務三大采購對象中,工程類采購受嚴格控制政府性樓堂管所建設、部分地區前期投資項目逐步完工等因素的影響, 采購規模增幅大幅回落。工程類采購金額10141.11億元,占采購總規模的58.6% ,比上年增長2.2%,增幅下降16.3個百分點;貨物類采購因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厲行節約要求和嚴控“三公經費”增長,采購規模增幅趨緩。貨物類采購金額5230.04億元,占采購總規模的30.2%,比上年增長6.3%,增幅下降5.8個百分點。其中,由于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國公務用車采購金額比上年減少77.94億元,下降27.6%。
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2014年,各級財政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統籌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快完善政府采購法規和政策,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全面加強監督管理,逐步推動政府采購管理從程序導向型向結果導向型轉變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在應采盡采、提高采購效率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去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增速放緩恰恰印證了從中央到地方貫徹落實厲行節約的要求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國政府采購呈現結構優化的特點
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等效應逐步顯現
本報訊 記者樂佳超報道 2014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17305.34億元,比上年增加924.24億元,增長5.6%,政府采購呈現出結構優化的特點,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等效應逐步顯現。
從采購方式看,集中采購方式不斷優化,批量集中采購工作面逐步擴大。2014年批量集中采購金額實現2001.31億元,占全國集中采購金額11734.5億元的17.1%,有效發揮了集中采購的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節資效果明顯。
而服務類采購增速在三類采購對象中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隨著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的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項目大幅增加,采購規模增長迅速。服務類采購金額1934.25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占采購總規模的11.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環境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為106.59億元、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0%、25.1%。
2014年,我國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體系不斷豐富,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府采購政策,有效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政府采購作為宏觀調控手段的重要作用也進一步提升。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的總采購額為13179.76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6.2%。其中,授予小微企業的采購額為6020.84億元,占授予中小微企業采購金額的45.7%。在節能環保產品采購方面,全國強制和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產品金額分別為2100.0億元和1762.4億元,占同類產品的81.7%和75.3%,比上年分別增加了260.9億元和327.45億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