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潮”考驗歐盟公共采購——歐盟公共采購領域應對難民危機相關舉措綜述
“難民潮”考驗歐盟公共采購
——歐盟公共采購領域應對難民危機相關舉措綜述
■ 本報記者 朱穎
近日,一張敘利亞移民小孩溺死在海灘上的照片震動了世界輿論界,隨著“難民潮”的不斷涌入,歐洲似乎陷入了一場道德與能力的審判。對此,歐盟委員近日提出了一整套有助于應對難民危機的提案,其中就包括關于難民支援措施公共采購規則方面的溝通文件。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1至8月,已有30多萬難民和非法移民經地中海進入歐洲,其中80%來自敘利亞。與棘手的希臘債務危機一樣,歐洲國家在處理難民危機時引發的分歧,無不挑戰著歐盟區的凝聚力與價值觀,尤其當歐盟目前在面對突然增加的難民人口而引發的無數挑戰,尤其是需要充分確保居者有其屋,快速及時地為難民提供住所,因而面臨著住房、物資供應與服務等方面等一系列采購問題。
“無論從道德還是法律上解釋,德國為應對難民危機所做的,不多也不少。”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會晤瑞典總理勒夫文時表示,整個歐洲在處理進入歐盟國家的難民和移民問題上,都要行動起來,否則就是歐盟的失敗。默克爾甚至在應對難民危機的細節上進行過深思,她提出將在臨時安置所與建筑法規、公共采購規則的修改上尋求幫助,并計劃在9月末提出一攬子措施。
“這一切的意義,當然會遮掩住平凡的公共采購問題。然而隨著危機愈演愈烈,解決難民潮的涌入必然會給一系列機構、采購與供應程序施加壓力。包括公共實體需要為應對緊急狀況采購貨物、服務或工程。”英國政府高級采購顧問彼得·史密斯如是說。
就在默克爾表態后的幾天,面對這場空前危機,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整套有助于應對難民危機的提案。這項提案將有助于應對目前歐盟成員國及鄰國所面臨的難民危機,并解決造成人們在歐洲尋求避難的根源問題,其中包括關于難民支援措施公共采購規則方面的溝通文件。
提案中有關于難民支援措施公共采購規則方面的文件,為成員國內部公共采購者提供了整體視野,締約當局需要再第一時間為難民提供基礎設施(住房)、物資與服務。歐盟公共采購規則為這一切的時限提供了保障。其中明確,“歐盟成員國必須充分及時地滿足難民尋求住所、供給和服務等最為迫切的需求。今天的溝通文件為國家、區域和地方政府在確保遵守歐盟的法律的同時以簡單、快捷、非官僚的方式采購這些服務提供了指導。”
歐委會強調,締約當局必須根據具體案例對其采用的合同授予方式進行評估,對于非緊急情況下得難民住所、物資與服務的采購,不得回避公開程序而直接進入談判程序。
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表示,“我們所有歐洲人都應該知道并且永遠不能忘記,給予難民待遇并保障避難的基本權利有多么重要。正是現在,我們需要著手建立起真正的歐洲移民政策,正如同我們在今年5月時呼吁的那樣。今天,我們提出的議案將保證那些明確需要國際保護的人們在抵達后快速得到重新安置。不僅僅是現在,我們在未來遇到的其他任何危機時都能如此。如果說歐洲的團結需要證明的話,那么就讓它在難民危機的處理上證明。現在正是歐洲展示集體勇氣、作出響應的時候。”
并非所有的歐盟成員國愿意為此買單。根據容克公布的新方案,如今已經在歐盟境內的大約16萬難民將得到重新安置,包括歐盟先前方案所涉及的意大利和希臘境內大約4萬民難民,以及近期在匈牙利、希臘和意大利境內的大約12萬難民。然而,多個東歐國家一致拒絕了容克提出的有關各成員國按照不同份額強制接收難民的方案。
即便在面對危機時歐盟內部有著不同的聲音,但可以預見的是,難民的不斷涌入將持續影響著歐洲的正常經濟社會秩序。路漫漫其修遠,歐洲是否能及時滿足為難民尋求住所、供給物資與服務等最為迫切的需求,單就成員國內部公共采購部門來說便已是不小的挑戰。
(本版未署名文字/朱穎編譯)
(相關專題報道詳見第四版)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