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看好三成擔憂
本報記者袁瑞娟
盡管有關實施批量集中采購的文件還沒有下發,但在中央單位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消息早已有之。財政部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瑛曾在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集中采購工作會議上強調,2011年將實質性推進批量集中采購制度。此前,財政部已經下發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臺式計算機和打印機基本配置標準。而且該項工作的執行情況已經成為集采機構的考核指標之一。
那么,作為采購人,是否了解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意義?是否認可批量集中采購?對于這項工作的推進又有什么建議?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隨機對部分中央單位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各方觀點不一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有1/3的采購人持贊同態度;有1/3的采購人不太看好這種方式并有所顧慮;還有1/3的采購人持中間態度。
持贊同態度的采購人表示,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初衷是好的,思路是正確的,是一個很好的理想化方向。他們認為批量集中采購是政府采購的本質,推行批量集中采購是政府采購的發展趨勢,也是改革協議供貨的必然結果。假如每個采購單位真正做到月報采購計劃,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成效肯定會很不錯。另外1/3不太看好批量集中采購的采購人則表示該方式“值得探討”。他們擔心批量集中采購會使采購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更傾向于協議供貨。并認為目前協議供貨雖然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但已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可能有時會出現價格優勢不太明顯的情況,但售后服務是有保障的。而對于批量集中采購,他們比較陌生,而且有些單位在體制上存在著自主性較強的特點,難以集中,人手又少,因此感覺目前還不具備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條件。對于月報采購計劃,他們很擔心突增的工作量。
還有1/3持中間態度的采購人認為,協議供貨和批量集中采購各有優缺點,前者在價格上不占優勢,但效率會高一些。后者可能因規模效應在采購價格方面會有優勢,但可能在采購效率上會有所降低。舍誰取誰,很難說。假如能在推行批量集中采購時兼顧價格優勢和時效性,是最理想不過了。
三點建議
無論大家對批量集中采購持哪種態度,受訪者均表示,一旦文件下發,一定會按照財政部的要求做好批量集中采購工作。并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提出了相關建議。記者歸納如下:
一是希望加強采購計劃的剛性要求和擁有一個操作性強的配套流程。一些受訪者認為,操作流程是否順暢很關鍵,期待設計出一個好的操作流程。此外,要確保中標供應商的供貨渠道能跟得上,尤其是對身處偏遠地區的京外單位,招標時一定要注重供應商的供貨渠道。也就是說,推行批量集中采購還有不少需細化完善的工作,只有考慮到每一個環節,才能實現推行批量集中采購的初衷。
二是能否改月報計劃為半年一報?一些受訪者認為,在批量集中采購推行初期,需要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渡期,加之一些下屬單位人手不足,建議操作程序越便捷越好。針對月報采購計劃的要求,他們表示是否可以借鑒地方經驗,批量采購計劃半年一報?
三是建議考慮京外單位屬地化管理的問題。一些受訪者表示,中央單位京外機構有一個屬地化管理的問題,建議利用好地方優勢,有些采購資源如果能夠做到中央與地方共享更好。目前,基本的辦公需求可以滿足,但有些專業性強的業務工作可能要特殊對待。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