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集中采購:行動起來
本報記者袁瑞娟
為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深化集中采購工作,財政部日前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單位批量集中采購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央單位接到這份《通知》后,有何反應?又將如何去落實這一政策?《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發現各單位均在積極準備,正在不折不扣地落實中。
轉發文件積極部署
“《通知》已經下發,您看到了嗎?準備如何去執行?”當記者對近10家中央單位的有關負責人進行采訪時,他們不約而同地給出回答“是”,并稱已將《通知》轉發給各預算單位,一些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為了能在每月5日前將下月的批量采購計劃審核匯總后按時報送財政部,我們在給預算單位轉發《通知》時,要求他們在每月1日將采購計劃報上來。”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的話頗具代表性。采訪中記者發現,有的部委不僅及時轉發了《通知》,而且還借本系統開會之際,向下屬預算單位進行布置和強調。
“作為中央本級單位,我們會盡量把采購計劃和采購數據的匯總統計上報工作做好,還會根據具體執行情況制定一些實施辦法。目前我們已經轉發了《通知》。畢竟先把第一步工作做好是關鍵。”中國氣象局的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不折不扣地落實
“財政部的《通知》已經正式下發了,我們一定會不折不扣地去落實。”某中央單位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畢竟這是制度的要求,是改革的需要,我們非常理解。”
“批量采購制度設計的初衷很好”是受訪者的一致共識。但具體如何貫徹執行,則是各有各的“法寶”。
外交部規定預算單位只能提采購需求,主管部門設計出內部控制制度,最終要滿足政府采購的實質性要求,即通過規范的采購程序采購到質優價廉的物品。公安部為落實《通知》精神,正在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研究具體的實施方案,由采購部門和裝備部門分工操作相關環節的工作。國稅總局采購中心則是在該《通知》的基礎上,結合部門實際,根據《通知》的框架要求,專門制定了本系統內的實施細則,并將采購效率放在了更高的位置,提出在推行批量采購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效率,以利于更好地做好批量集中采購工作。
據記者了解,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統計局由于京外預算單位較多,遇到的具體操作中的問題也較多,目前正在解答預算單位提出的問題,但7月1日提交采購計劃的工作不能耽誤。“基層預算單位還有一些理念需要轉變。”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施細節尚需完善
“制度一旦確定下來,就要嚴格執行。但是到了具體技術操作層面,有些規定和一些細節問題可能由于各單位情況不同,理解會有所偏差,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最多的呼聲。
受訪過程中,記者收集到的建議大致有以下幾類:一是《通知》提出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公布采購結果,那么是否能與此前大家已習慣用的中央政府采購網有個銜接,或者再補充一些詳細的相關資料,即要有一個有利于采購人主動與中標供應商聯系的渠道,利于及時形成合同的相關查詢渠道。二是滿足配置標準和高于配置標準的產品可以按《通知》中的規定執行,但是如果有的基層預算單位需要的是低于配置標準的產品該如何采購?三是《通知》要求協議供貨的臺式計算機和打印機數量控制在本部門上年同類采購品目總數的10%以內,如何控制得更合理,估計執行起來會比較麻煩。四是簽定合同之后的程序該如何走,《通知》不太明確。尤其是對于京外單位來說,供應商的合同履約情況讓人擔憂。此外,由于各預算單位的性質不同,采購需求也各有不同,那么配置標準如何統一?如何更順利地實施批量采購等等。這些執行中的細節均需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聲音】徐煥東:批量集中采購是必由之路
批量采購是政府采購公共本質和管理科學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為批量集中采購這項工作的推開叫好!
政府采購是公共采購,如何實現采購效果最優、使公共資金帶來最大價值,是政府采購必須追求的重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盡可能地集中批量采購,是政府采購公共本質和管理科學化的必然要求,是一條必由之路。
在過去幾年,協議供貨被許多地區采用。協議供貨最大的好處是便捷,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點: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和集中監管。每個采購單位按照協議購買各自所需的產品,沒有批量和總價值的限制,對于賣家而言依然屬于零售。零售很難有價格優勢和規模效益。實際上,目前的協議供貨,不僅沒有價格優勢,甚至比市場價更高,這是讓社會公眾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
協議供貨的另一個弊端是,無法向商家承諾采購量,既然沒有采購量的承諾,那商家如何給你低價承諾呢?當然,這些問題也可以通過完善協議供貨制度得以解決,但是難度會很大。
而對于批量集中采購而言,至少具備三大優勢。一是有利于實施集中統一標準控制。對于通用產品和服務項目,政府應該規定統一的功能和價格標準,按照統一標準,可以將分散的需求進行集中,形成批量。這一點在零星采購中,通常需求零星,選擇不同品牌、型號,導致完全的分散狀態,幾乎沒有批量優勢可言。二是更符合市場批量競爭規則。批量越大,吸引的供應商就越多,參與的供應商越多,競爭性就越強,采購方的選擇性就越多,價格優勢、質量優勢就越明顯,這正是政府采購科學化所要追求的,政府采購價比市場價高的狀況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三是集中采購有利于集中監管。集中批量采購,監管機構更便于監管,如果通過招標等方式,還會有眾多供應商和社會公眾參與監督。批量越大社會關注度越高,集中采購實現集中監管,從預算、標準配置、采購過程、履約等實現全面監管。人們也許記得,近幾年政府采購中的一些問題大多是在公開競爭中暴露出來的。
因此我認為,批量集中采購是政府采購的必由之路。并建議在這項工作的推進中,及時出臺處罰措施,明確違規后果,確保制度執行。(周黎潔根據錄音整理)
同方電腦:批量集中采購可瓦解價格壟斷
張偉
對于批量集中采購,同方電腦表示非常支持。
通過全面、細致、深入的市場調查,準確地把握用戶需求,據此度身打造的產品配置必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產品質量與服務也將隨著規模化的批量采購日趨成熟和完善。對商家而言,能成為辦公計算機的供應商定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和商譽,各商家必然會非常注重產品品質與服務。
此外,辦公計算機標準化使采購更公開透明,更具競爭性,有利于打破市場壁壘,形成統一市場,有利于沖擊和瓦解行業協定及價格壟斷,也能降低企業成本。
和協議供貨臨時點單式采購相比,批量集中采購使企業在備貨、服務等環節計劃性更強。以前,由于采購數量、生產數量不確定,商家在上游成本資源爭取上不具備優勢。政府采購多為高端產品,這對于制造廠商來說,在備貨、成本等環節上面臨更高的風險。
批量集中采購可能在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上優勢不足。但是同方電腦認為,從技術上來說,目前計算機產品本身的差異微乎其微。對政府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客觀調研會發現,目前幾乎所有品牌的產品都能很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同方電腦一直主張“夠用就好”的原則,支持批量集中采購也是出于對政府用戶利益的一種考慮。(作者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計算機產業本部總經理助理、商用系統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