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鵬:以透明度為綱破解協議供貨價格困局
編者按:近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采購報》圍繞協議供貨價格和制度完善的問題,開展了多次專題討論,在讀者中引起反響,一些讀者還寫來稿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本期刊登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在公開透明、防腐倡廉的首要訴求下,將價格交給市場,利用網上購物商城來破除價格難題的新思路。歡迎讀者繼續就此話題展開討論。
客觀來說,協議供貨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工作量小、大大節約采購成本的優點。不但方便了采購人的需求滿足,也大大減輕了集采機構的工作壓力。在應用初期確實對政府采購工作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協議供貨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價格高”是其矛盾的集中體現。
1、 價格死局
調查數據顯示,協議供貨價格高主要集中于計算機、數碼產品。江蘇某市2006年10月對協議供貨臺式計算機的市場調查顯示,協議供貨價平均高于市場價13%,且供貨的型號配置大多已被市場淘汰。
目前,國內對于協議供貨價格問題的研究已經不少。如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龔云峰在《協議供貨并非終極采購形式》一文中指出,多方博弈催生的協議供貨作為一種過渡形式,有其存在的現實道理。但有指定品牌之嫌,規模效益難以體現,因此不可能成為政府采購的終極采購形式。
《中國政府采購報》總編輯顏曉巖和江蘇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吳小明主編的《協議供貨及其價格監控機制初探》一書,通過市場調查和理論分析,指出協議供貨產品價格與市場價格相比不占優勢甚至部分產品價格明顯偏高,提出通過研究設計一種可操作的協議供貨監管機制,來解決價格偏高的問題。
那么協議供貨產品的價格到底高在哪里呢?從以往的研究資料和筆者的調查來看,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產品和數碼產品。如江蘇某市政府采購中心曾于2006年10月~12月,對該市已納入全省聯動協議供貨范圍的302臺計算機,共計10個項目按照實際采購品牌、型號、規格和配置分別向6家經銷商進行了詢價(所采購產品如無對應型號、配置時,采取以相近配置進行詢價),結果顯示,協議供貨價格平均高于市場價格13%。而且通過暗訪了解到,協議供貨的計算機型號配置與市場通貨不一致,基本上已經平滑升級或被市場淘汰,且較同價機型配置偏低,大都不能滿足采購人的需求,也就是說采購人只能通過選換配件、更改配置的形式,才能采購到與市場主流產品配置相仿的機型。
筆者于2010年10月6日以佳能IXUS300HS相機為調查對象,發現在同一天,該相機在南京市政府采購中心網上顯示的協議供貨價格為2750元,而在京東商城、新蛋商城和蘇寧網上商城的價格分別為2199元、2199元和2198元。即協議供貨價格高了550元,比率達25%。
2、 協議供貨緣何成“協議壟斷”
著眼于型號或標準控制、價格控制和服務控制的協議供貨,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無法解決廠家壟斷、價格形成不透明、防腐等根本性問題,從而導致價格偏高。因此,協議供貨必須進行根本性變革。
為了解決協議供貨價格偏高的問題,全國政府采購系統從多個方面想方設法。如上海市、南京市、浙江省等地區應用的電子集市采購等信息化方式,采取網絡議價、反拍和團購等多種商務競價手段,試圖降低協議供貨產品的價格。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都有限,特別是計算機和數碼產品,采購人確定品牌后價格高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如上海市的協議供貨電子集市做法存在三大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市場競價能力較弱。單品牌采購方式易導致“協議壟斷”,無法降低價格;二是市場規模過小。考慮穩妥問題,上海市只在少部分地區進行試點,使得電子集市規模很小,無法吸引供應商和充分競爭;三是誠信評價環節薄弱,對供應商和采購人的采購行為無法進行有效制約。
目前,協議供貨總體上圍繞3個主要著眼點進行:一是型號或標準控制,二是價格控制,三是服務控制。即通過招標確定中標的協議供貨產品型號和價格(通過折扣率或是價格上限等方式),并用協議書的形式確定質量和服務要求。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幾個根本性的問題無法解決,從而導致協議供貨的價格困局。
問題一:型號或標準控制流于形式。
采購人在協議供貨范圍內自主選擇型號,實質就是單一來源采購。特別是對于計算機和數碼設備等差異化較大的產品,可以說需求各異。而目前協議供貨確定的型號或標準配置,難以全面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改配、選配等就成為必然,價格也就無法控制。
問題二:協議供貨成“協議壟斷”。
為了保證貨物的質量和售后服務,協議供貨往往要求由廠家指定代理商。而這一要求往往被一些廠家利用,成為壟斷價格的手段。某些品牌的多個協議供貨代理商甚至可能同屬一個實際控制人。
問題三:價格形成不透明。
在上述兩點之下,協議供貨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不透明,自然容易產生尋租腐敗行為。如前文提及的佳能IXUS300HS,限價和市場價格之間的空間就是尋租土壤。這種尋租可能發生在廠家和代理商之間,也可能發生在集采機構和代理商之間,還可能發生在代理商和采購人的具體經辦人之間,且已有這方面的案件發生。
政府采購的目標是節約資金和防腐倡廉。但現實告訴我們,部分協議供貨產品價格偏高、腐敗難防。既然連目標的實現都無從談起,那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因此,協議供貨制度必須與時俱進,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3、 抓住公開透明這個核心不放
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在節資和防腐的目標中,協議供貨以公開透明和防腐倡廉為首要訴求,價格可以交給市場。筆者相信,只要有足夠的透明度,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價格將不再是問題。
筆者非常贊同國內已有的研究建議,統一的配備標準,集中批量不定品牌采購,發揮政府采購的規模效益才是解決協議供貨價格問題的終極方法。
但是鑒于目前我國政府采購的實際情況,一段時間內協議供貨仍將是能較好滿足采購人和代理機構博弈需求的主要形式。在此客觀形勢下,該如何破解協議供貨的價格困局,實現政府采購制度的目標?
■建議一:逐步推行以批量集中采購為主,協議供貨為輔的采購形式。協議供貨主要用于滿足規模小和時間急的采購需求,而大規模的采購以不定品牌集中采購為主。
■建議二:以透明度為抓手,規范協議供貨價格。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在節約資金和防腐倡廉2個目標中,協議供貨以公開透明和防腐倡廉為首要訴求,價格可以交給市場。筆者相信,只要有足夠的透明度,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價格將不再是問題。
■ 不防試試網絡購物商城?
如何達到足夠的透明度?筆者建議可以大力利用規模較大、行為規范的網絡購物商城。筆者認為,就政府采購而言,網絡購物商城和傳統的線下代理商相比有如下優勢:
優勢一:所有商品都是市場上實際銷售的產品??梢越鉀Q諸如“政府采購特供機型”等無法比較產品價格的問題。
優勢二:選擇面廣,可以最大限度滿足采購人的需求。筆者認為,可以充分相信各采購人的經濟人屬性,他們會以最理性的方式,在辦公設備配置標準內和單位財務制度約束下購置合理的產品。
優勢三:價格高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大型網絡購物商城的產品面對的是全國的消費者,價格是經過市場充分競爭產生的,不可能為規模相對較小的政府采購市場特別設計規則,價格自然就會隨行就市。以江蘇省為例,2006年全省計算機采購總量約為24.6萬臺、采購金額約11.5億元,其中聯想電腦5.14萬臺、金額2.86億元,而聯想公司2006~2007財年的個人電腦全球銷售額為139億美元,在大中華區的銷售總額為55億美元,全江蘇地區的政府采購金額僅占其大中華區銷售總額的0.69%。
優勢四:價格形成透明。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網絡購物商城的價格是面對全社會公開的,買賣雙方的私下議價將不復存在。通過完全的透明化去解決尋租,這一點是普通的商場、大賣場或是代理商所做不到的。
筆者曾就以上設想和集采機構的有關人員進行過討論,但是對方對此存有疑慮。一是對網絡購物商城這種新生事物的信任度不夠;二是擔心其產品質量;三是憂慮其售后服務;四是政府采購的先憑發票報銷后才能付款的規則與網絡購物支付要求存在矛盾。
應該來說,以上擔憂有其實際原因和合理性。但是筆者相信,在目前協議供貨價格問題走入死局的情況下,上述4個問題應該是完全可以想出解決辦法的。換種說法,解決上述問題所需要的成本應該遠遠低于解決目前協議供貨價格問題的成本,所以是值得嘗試的。比如可以先從產品結構和服務最簡單的數碼相機產品入手進行試點;也可以結合公務卡和目前央行力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等解決政府采購付款問題。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政府采購只有抓住公開透明這個核心,才能破解協議供貨價格困局。(作者單位:江蘇省財政廳)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啞?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