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制度的改革和創新
【首屆公共資源配置中關村論壇議題②】
政府采購制度的改革和創新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徐煥東:
五方面變革評審專家制度
我國政府采購(包括工程采購)的評審、談判、詢價等,實行專家評審制度。2017年1月,新修訂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新辦法調整了適用范圍,進一步嚴格專家資格條件,建立了專家退出機制,體現了較大的進步。不過,我認為,如果堅持專家評審的做法,就應當在制度設計和創新方面邁開步伐,做一些實質性的改變。
第一,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應職業化。每年的政府采購項目多、規模大,需要穩定的職業專家隊伍。第二,打造一支具有現代采購理論和專業技術的隊伍,實行準入制,只有通過考試、考核者,才能進入評審專家隊伍。第三,建立穩定的晉升和激勵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實行真正的優勝劣汰。第四,拓展評審專家的職責,包括采購需求認證、采購需求的功能對接等。至于驗收,可明確參與過評審的專家不能再參與驗收。第五,改革專家評審方式。所有專家匿名電子評審,評審結束后,再公布其姓名和評審對象。也就是說,對于投標文件的技術和價格內容評審,投標供應商、評審專家一律匿名,所評的對象也是匿名的,然后打分。如果幾次打分都存在問題,可考慮對專家進行處罰或降級,消除專家帶著主觀偏見打分的現象。如果我們對這幾個方面進行重點變革,那么政府采購、工程招標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就會大大提高。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兼紀委書記李春杰:
積極發揮政府集中采購作用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政府集中采購工作中,如何將“放管服”改革要求落到實處?我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國采中心的做法。
一是大幅“放”,為企業投標減負。比如全面清理規范保證金收取。從2016年起,所有項目取消投標保證金,工程定點招標項目取消履約保證金;對繳納的相關保證金,積極聯系清退。2016年,共退還保證金809筆,金額為2711.79萬元,取消限額內工程、工程監理、造價咨詢等定點項目500余家入圍供應商的履約保證金2500萬元。又如,減少投標企業資質證明核驗。我們簡化了供應商登記注冊環節和手續,將原來的7個步驟、36個要素、7份資質證明材料,壓縮為一個步驟,并與工商總局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數據對接,實現企業登記入庫“一碼辦理”;項目評審中,符合性審查環節核驗“三證合一”營業執照,投標企業不需再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工程招標活動中,通過掃描資質證書復印件的二維碼查詢企業資質情況,不再要求企業提供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原件。
二是精細“管”,為風險防控加壓。對采購人,實行采購人項目委托承諾制,推進采購需求模板建設,規范采購需求溝通、編制和確認流程,有效減少了采購人規避集中采購、拆分項目及超標準、超預算采購現象。對供應商,全面啟動批量集中采購供應商履約監管,開展供應商履約情況公示及中標(成交)產品性能測試、質量抽查工作。2016年,抽查產品8批,網上競價處罰并公示違規供應商107家。加大定點采購和協議供貨履約監管力度,公示所有定點采購、協議供貨采購電子驗收單。對評審專家,配合財政部做好專家履職記錄和評價工作,嚴格專家抽取和使用管理。
三是優質“服”,為項目辦理提速。實踐中,我們通過單獨設置小微企業包入圍,使得小微企業在辦公家具、印刷服務、電子賣場等中央單位定點采購中的入圍數量和銷售品目范圍持續擴大。如,2016年網上競價項目中,中小微企業成交項目達18300個,成交金額達13.2億元,占總競價規模的90%。開發啟用電子招投標輔助系統,實現項目采購活動投標、開標和評審全流程電子化,進一步提高采購效率和服務質量。
包頭市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曹俊:
打造一張“陽光采購”名片
近年來,根據政府采購改革有關要求,在全市政府采購從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包頭市政府采購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互聯網運行。包頭市政府采購網不僅是信息公告平臺,更是一個業務辦理平臺,涵蓋多項政府采購業務模塊,便于操作、功能強大。我們還把監管部門的審批與采購中心的具體操作進行有效對接,形成管采一體網,實現資源信息共享。
二是豐富采購手段。基于采購需求的多樣性和采購流程的規范性,我們做了一些改革性的嘗試,如對工程項目明確了備案流程,對各部門系統采購,明確了批量采購流程。為規范采購人自行采購,制定了自行采購規范流程和簡易流程。推進電子商城建設,通用類貨物和部分服務項目,可采取網上訂購、網上定價或網上比價方式。
三是簡化采購流程。優化采購審批流程和審批環節,實現招投標全流程網上辦理。
四是進一步公開采購信息。除了法定必須公開的采購公告、采購預算、采購合同、驗收結果、行政處罰處理決定等,還將所有電商采購的驗收結果,包括電商的中標單位、采購人、供應商全部公開。
另外,包頭市政府采購網絡跟蹤監管也卓有成效,減輕了監管人手不足的壓力。如,在2016年全國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監督檢查中,僅用了半個小時,我市政府采購中心、社會代理機構所有采購項目、項目所有環節的檢查便全部完成。
清華同方計算機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劉杰鵬:
回歸本質 有效創新
我今天發言的主題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回歸本質、有效創新”。
說到回歸本質,我想談談電商采購這個熱門話題。第一,從用戶采購體驗的角度講,電商采購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鑒于電商平臺在財務、商務、物流、售后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這個平臺的服務效率并沒有那么高。第二,電商采購在公平、公開方面還體現得不夠到位。我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再造電商采購流程。用戶的需求提交到電商平臺后,下一步應細分這些需求,提交給各個品牌商,并明確誰是第一責任主體,最終在用戶端完成所有操作。二是打造融合型的平臺。這個平臺應涵蓋三種角色:傳統電商網站、廠商(可能以旗艦店或其他形式存在)、小型電商公司及廠商代理。這樣一來,采購人的選擇更多元,市場競爭也更充分。
關于有效創新,我想聊聊批量采購。一是建議批量采購由長周期、大批量向多批次、小批量轉變。二是把服務和貨物區分開來進行采購。最近一期央采已經要求把服務、貨物的報價進行分離,這樣,我們不用再做全流程管理,可以把貨物交給第三方的服務公司,由其匯集、與采購人溝通、集中交付貨物或提供專業服務,提升用戶的采購體驗。三是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提高用戶體驗,尤其是服務端的體驗。四是建議把未中標供應商納入履約驗收監督者中。
(文字/韓馨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