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會議議程 憲法修正案草案監察法草案將審議
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會議議程 憲法修正案草案監察法草案將審議
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會議議程、人大工作和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共有10項議程,首次舉行憲法宣誓
據張業遂介紹,本次會議5日上午開幕,20日上午閉幕,共10項議程。除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還要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監察法草案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并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
大會將舉行8次全體會議,期間將舉行憲法宣誓儀式。“這是憲法宣誓制度實行以來,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舉行憲法宣誓活動,必將更好體現憲法尊嚴,彰顯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張業遂說。
大會期間將舉行14場記者會,首次開啟“代表通道”。20日上午大會閉幕后,新任國務院總理將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提問。
修憲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
本次大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憲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審議和通過憲法修正案。張業遂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張業遂表示,為更好發揮憲法作用,需要對現行憲法作適當修改,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
張業遂闡述了此次修改憲法的原則:一、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二、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確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四、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則,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監察法是反腐敗國家立法
在談到制定監察法、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意義時,張業遂說,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國家監察委員會是中國特色的反腐敗工作機構,同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職責。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張業遂表示,制定監察法對構建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張業遂說,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一系列早期收獲,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投融資平臺全面運轉,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各領域合作廣泛開展。
“從這些成績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共同發展的普遍愿望。”張業遂說,把“一帶一路”視為地緣戰略工具,是對“一帶一路”的誤解。“一帶一路”是一個以互聯互通為重點、以互利共贏為目標的經濟合作倡議,是希望通過實現優勢互補,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各國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
他指出,過去5年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決定批準我國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簽署的多項條約和協定,并將繼續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國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
在談到國防預算問題時,張業遂表示,近年來,中國適度加大國防投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彌補過去的投入不足,主要用于更新武器裝備、改善軍人生活待遇和基層部隊訓練生活條件。
“無論從國防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看,還是從人均數額看,中國的國防投入水平都低于世界主要國家。”張業遂表示,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在回應有關“中國向外輸出中國模式”的論調時,張業遂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發展模式,各國都需要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
“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我們不是要推倒重來、搞顛覆替代,而是要堅持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張業遂說,中國愿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希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中美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曾擔任過中國駐美國大使的張業遂以中美經貿關系舉例說,去年中美貿易額超過5800億美元,體量巨大,存在一些摩擦不足為怪。“中方不想同美方打貿易戰,但我們絕不能坐視中國利益受到損害。”他認為,雙方應做大合作“蛋糕”,通過對話協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張業遂說:“中美雙方要客觀、準確地看待彼此的戰略意圖,把握好兩國關系的發展方向。如果基于錯誤判斷或者假設來制定政策,將會損害兩國關系,帶來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本報記者 彭訓文)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