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危機發酵 中國發展應有中國思路
新華網廣州8月7日電(記者黃玫 張拓)美國提高舉債上限,并沒有消除市場的擔憂。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當地時間5日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這是美國首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而在4日,道瓊斯指數重挫512點,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點數。
專家認為,美國債務危機仍在“發酵”,信用評級存在再次被下調的可能,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情緒濃郁,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建議進一步擴容內需市場,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美國尷尬:違約風險解除 信用警鐘敲響
美國在“最后一刻”避免了美國歷史上首次違約,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美國債務風險。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另外兩大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國際雖然在奧巴馬簽署提高債務上限法案后,均確認保持美國信用等級為最高級,但同時都把評級前景定為負面。
標普表示,政治風險與不斷上升的債務負擔是下調評級的主要原因。維持評級前景展望“負面”,意味著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內仍有下調的可能。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孫力堅認為:“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國兩黨此前關于提高債務上限的爭執造成市場擔憂加深。雖然兩黨已達成妥協,但提高舉債上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經濟的發展問題,以舊債還新債是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未來債務風險不可消除。”
繼2日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之后,市場上悲觀情緒依舊,甚至有蔓延之勢。4日,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幅超過4%。歐洲股市也全線重挫,多個國家股指跌幅超過3%。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股市的暴跌顯示出市場的徹底失望情緒。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可以在短期內救急,但會進一步加大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美國連原有14.29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都無力償還,現在提高債務上限,投資者是否增持、市場對美國經濟是否看好,存在很多變數。因此,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必然動作,是全球對美國經濟失望的反映。”
美債危機:美債價格將受挫 外儲資產被縮水
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2萬億美元,其中約有三分之二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是美國國債。美國長期債務評級下降,將使我國外匯儲備面臨巨大的縮水風險。
專家認為,美國信用評級下降會造成市場上減持美國國債的行為增多,進而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下滑。孫力堅表示:“持有美國國債數量越多,受到的損失越大。另外,市場本來就有流動性偏好,加之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違約風險提高,投資者將更加偏好相對靈活的短期債券,想要拋出長期債券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有意愿的買家。作為美國國債的長期大量持有者,我國將面臨很大的外儲保值增值難題。”
“我國目前面臨兩種選擇,一是繼續增持美國國債,以穩住美元局勢,維持美元資產價值,但這樣將在美國‘債務陷阱’中越陷越深;二是按兵不動,保持目前的美債持有規模。第二種做法相對更加適合當前局勢,更有利于國內經濟發展。因為本次美國信用評級下降也將帶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之美元貶值,用人民幣購買大宗商品,我國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便有所緩解。” 陸磊說。
長遠來看,解決國家外匯儲備安全隱患問題還需要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潘英麗認為,未來全球金融市場將越來越不穩定,僅以金融市場作為投資領域不足以規避日益增長的美元風險和西方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潘英麗認為,我國應積極采取多種鼓勵政策促進民間創設私募股權國際投資基金,實現國家外匯儲備化整為零、化官方為民間的資本輸出戰略,實現國家海外資產的保值增值。
中國思路:經濟發展增壓 內需市場擴容
專家認為,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很有可能加大對外施壓力度,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壓力,我國要關注其異動,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擴容內需市場,化解國際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
陸磊認為:“美國近期經濟表現低迷,無論是GDP增速還是失業水平都沒有明顯好轉。要恢復金融危機前的強勁增長勢頭幾乎沒有可能。奧巴馬政府下一步要繼續通過擴張性的經濟政策,實行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即便可以再次上調債務上限,發行國債,但受到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降影響,投資者購買美債的意愿將有所降低。”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內經濟發展受阻,很有可能加大對外施壓力度,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壓力。孫力堅提醒說:“美國可能會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繼續施壓。為保護本國經濟,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或將有所抬頭,通過增加稅收、貿易壁壘等手段對中國出口進行干預,對中國出口企業進行打壓。”
“如果海外市場長期表現不佳,很多民營企業可能會選擇退出實體經濟,轉而進入虛擬經濟,推高資本價格,進而吸引更多資本流入,將造成資產泡沫,為我國宏觀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孫力堅說。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專家建議加大力度培育內需市場,推動經濟結構轉型。陸磊認為,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國際上對中國的投資環境將更加看好,更多的外國投資將涌向中國,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
“對于人民幣升值問題要立足長遠,積極看待。即使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也無助于訂單上升,因為全球經濟低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債務危機都預示著未來全球總需求疲軟。我國出口占國民經濟比重過高,同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不夠,需要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特別是在當前通脹高企的背景下,國家層面應該著力提高國內居民購買力,關注內需市場的發展。”陸磊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