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散文的死路
【謎面·謎底】
傳統散文的死路
■ 謝宗玉
我們已經把散文寫死了。
我說的“我們”,是指傳統純文學作家。我說的“寫死”,一是指在現有創作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已經沒有了新的創作領域,或者說新的創作題材。二是曾經繁榮蓬勃的散文園地已經冷清到了“門可羅雀”的地步。我們幾乎失去了所有讀者。
為什么會這樣?是該我們反省的時候了。也許我們會說,現在的娛樂方式五花八門、多不勝舉,誰還有那份閑心靜氣讀散文呢?可是,很多以自媒體為生的寫手,卻偏偏把另類散文玩得風生水起,高潮迭出。文章才推出一個晚上,就有十萬加的瀏覽量了。而跟帖更是看得人心潮澎湃、唏噓不已。被文字征服的人們,何曾吝惜過他們如海濤般洶涌的情感啊?何曾吝惜過他們似火焰般熾熱的贊詞啊?生活在以十四億人民群眾作為閱讀基數的國度,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可我們的傳統散文,為什么會有置身于荒漠般的感覺呢?
自白話文以來,我們把西方的文藝理論捧為圭臬,反對文以載道,追求個性自由,抒寫日常私密,挖掘嬗變人性,崇尚人文精神。這錯了沒有?這并沒有錯啊!
“兩眼下視黃泉,看天便是傲慢;滿臉一副死相,說笑便是放肆。”對長期壓迫在封建禮教下的國民來說,的確需要新文化、新文學給他們打開一扇窗戶,讓文學里的人事,引起他們內心的共鳴,做他們立身的榜樣和前行的燈塔,喚醒他們追求個性解放的熱情,挖掘他們打造美好生活的潛力。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作家們得心應手,大殺四方,風光無限。寫什么,紅什么。同時在報刊開幾個專欄,就可以足夠養活一家子人。如果不是戰亂對他們的諸多制約,很多人依靠寫作,就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可轉眼已是百年,時代的巨輪飛速向前,現有的經濟基礎和人文環境,與一百年前已迥然不同,如果我們仍守著百年前的創作理念不變,仍想著“一招鮮吃遍天”,那等待我們的,當然就是“眾叛親離”。
百年前,你抒寫那些私生活中的隱蔽體驗和隨想,可能會引起人們的共鳴。可現在是數字時代,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是透明的。地球已經成村了,社會已經同化了,所有人的日常瑣碎都差不多。如果這時候你再寫自己的私生活、小感慨,人們就是不讀你的文章,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傳媒時代,似乎所有的私人體驗,都是共有的。
有評論家說,是我們的作品中沒有了“鳥語花香”和“泥土芬芳”,才失去讀者的。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失去讀者的真正原因,是社會已經發展到光怪陸離的科技時代,而我們的靈魂依然停留在農耕時代。我們只會寫“鳥語花香和泥土芬芳”,才讓讀者望而生厭的。
警醒的散文家已擺脫對個人私生活的抒寫,開始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世界。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可惜的是,傳統散文創作似乎已陷入了某種玄乎的心學陷阱。作家們已習慣了那種輕物質、重精神的創作。問題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這批作家,基本上都是重文藝閱讀,而輕哲學閱讀,學養頗為欠缺。“人文主義”是他們思維的天花板上限。盡管創作素材已經從私生活換成了外部事物,但本質上卻是換湯不換藥,因為指引他們寫作的動力源,依然是人文精神。所以他們根本沒心思去真正了解外部世界的本質,而是用人文主義玄幻的袈裟往萬事萬物上一套,然后以文學的名義,炮制出一篇又一篇人文主義心學。
比如說,他們寫村莊,所有的農具、牲畜、莊稼,在人文精神的籠罩下,都具有了人的思維和情感。他們寫森林,所有的樹木、飛禽、走獸,自浸染了人文精神,便都有了人的悲歡離合。他們寫海洋,所有的魚類,甚至與人類沒有絲毫關系的深海生物,都可以被他們解剖出人文主義的哲思玄理來。這真是太有才華了,可人民群眾卻莫名其妙。因為這些文章對火熱的現實生活,沒有任何關照意義。只配拿來獲獎。
傳統散文所有的路,就這樣被我們寫死了。我們的文章雖然越寫越精致,我們的心路歷程雖然越剖越細微、越明晰、越深刻,可讀者依然還是舍我們而去。正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最近因需要長時間散步,我下載了一個軟件,叫“懶人聽書”。看看那些新興作家群體動輒數千萬的閱讀量,再看看那些經典作品幾個零星的閱讀者,我就知道,再牛的文學,一旦失去了屬于它的那個時代,注定要門庭冷落,只能束之高閣。比如唐詩,比如宋詞,再不會成為全民的文化消費品了。新的時代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新的文學內容、新的文字表達、新的思想架構。
不單是中國百年來的“純文學”已成末路,幾乎所有的西方經典文學著作都將遭遇“冰封”的結局。至于這個時代的人們,究竟需要怎樣的散文,我得單獨作文以述。
(作者為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