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合作 互利共贏 未來可期
【政采小沙龍·暢談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
開放合作 互利共贏 未來可期
主持人:
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 昝 妍
嘉賓: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副會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劉 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叢虎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PPP治理研究院院長 曹富國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 曾 濤
西北政法大學歐盟法研究中心主任 楊蔚林
廣東財經大學公共采購研究中心主任 黃冬如
深圳市財政局 汪 泳
湖南省政府采購協會秘書長 易學汶
主持人:上一期沙龍中,多位專家暢所欲言,闡釋了公共采購以及公共采購市場的概念,對如何建立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也提出了真知灼見。本期沙龍,我們的話題依然圍繞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展開。
我國積極參與構建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
主持人:上一期沙龍中,各位專家提到,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需要各方提供更加公開、透明的采購信息,需要各國給予更加公平、公正的采購機會。那么,我國政府在推進建立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楊蔚林:作為我國提出的全球化公共產品與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就是促進國際公共采購市場共享的典范。“一帶一路”著眼于歐、亞、非大陸的互聯互通,促進歐、亞、非大陸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降低區域間的貿易物流成本,提升亞非國家的比較競爭力。
劉慧:我國一直致力于建立公平競爭的政府采購制度,按現行的政府采購法律及政策,我國政府采購對內外資企業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可以說,多年來不少國際企業都分享到了中國政采市場的“大蛋糕”。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外國企業參與我國政府采購競爭愈加便利。2019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從頂層設計上為我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的國際共享保駕護航。通過外商投資法,我國承諾更好地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專利技術,保障外國投資者的產品和服務被平等對待,使外國投資者能通過公平競爭參與行業市場和政府采購市場的競爭。具體到政府采購領域如何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財政部發文強調,各級預算單位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不得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供應商資格條件確定和資格審查、評審標準等方面,對內資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投資者國別、產品品牌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予以限定,切實保障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如果外資企業在我國政府采購活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按照法律規定可直接依法向采購人提出質疑,采購人未在規定時間內作出答復,或質疑供應商對答復意見不滿意的,可以向同級財政部門提起投訴。對于沒有參加政府采購的外資企業,發現政府采購中存在不公平行為,也可以向財政部舉報。
另外,我國正在積極加速加入GPA的談判,申請加入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簽署了RCEP,這些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均包含政府采購相關內容,可以看出,我國政府正積極與多方就政府采購合作和納入貿易領域等問題展開工作。以RCEP為例,透明度是RCEP 中關于政府采購承諾的核心內容。政府采購透明度原則是指,應通過一種易于獲取、廣泛使用的媒介,完整并及時地向所有相關方提供政府采購信息而無需支付費用。可以說,RCEP引領了亞太地區政府采購透明度提升的進程。按照條款,今后我國中央國家機關層級的政府采購須保證在15國范圍內的信息公開。也就是說,有關這一層級的政府采購的法律、各項規章,政府采購程序以及在媒體公開的招標信息都應當向其他14國開放并翻譯為英文。與之相對應,其他締約方的政府采購法規、程序和采購信息也要向我國公開。這就為締約方的企業提供了大量新的市場信息資源,增加了新的貿易機會和向國際發展的可能性。
曹富國:剛才劉慧教授談到了RCEP,它是我國有史以來首次簽署的具有承諾責任義務的政府采購章節的區域性國際協定,說明我國將政府采購視作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化進程和國際相互合作,共享更多的政府采購信息資源,共享更大的合作發展的好處。我這里想談一下CPTPP這一自由貿易協定。今年九月,我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CPTPP,這是一個開放程度高、涵蓋領域廣、參與國家多、地域范圍大的區域性自貿協定,在多方面代表了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方向。其中,第十五章關于政府采購的內容,對政府采購范圍、原則、采購方式及監督機制等方面都有比較具體的意向和程序,突出證明了各締約國對于區域經濟合作理念的一致性。CPTPP中政府采購的內容以GPA為藍本,但又有比GPA更高水平的要求。GPA下,政府采購涉及中小企業、可持續采購、PPP的問題都是未決的,但CPTPP對這些內容都有詳細規定,加入CPTPP就意味著必須接受這些要求。可以說,申請加入CPTPP,表明我國在政府采購領域致力于更高程度、更高質量的開放。
黃冬如:在推進建立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我國政府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以開放為特征,維護國際貿易多邊主義。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全面履行承諾,積極主動開展加入GPA談判,目前已遞交第7份出價。不斷開放采購類別、采購范圍和采購區域,這體現了我國加快加入GPA的誠意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二是以市場為根本,持續優化公共采購市場營商環境。目前,優化公共采購領域營商環境已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以期通過破除采購壁壘、列明采購負面清單、提高采購效率、強化競爭和透明、降低采購成本等措施,完善公共采購市場體系建設。
曾濤:我國的對外開放目前進入了新階段,積極參與經貿領域國際協調,推動公共采購市場國際合作。一方面,我國在進一步完善國內公共采購體制和法律體系;另一方面,我國在積極參與公共采購立法的國際化,加入相關國際規則的進程不斷推進。在推進建立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方面,我國政府在完善國內法治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在國內公共采購市場,我國通過練好內功,以國內的法治持續完善和國家穩定發展為基礎;在國際公共采購市場,我國參與推動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建設,為公共采購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更好地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機遇挑戰并存
主持人:當前,我國在相關多雙邊機制下,廣泛開展公共采購領域的開放談判和交流合作,目的就是在更寬范圍、更高層次上開放公共采購市場。我國企業如何能更廣泛地參與到國際公共采購市場?
曹富國: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歷史階段,“3060”的“雙碳”目標正在催生各行各業的零碳大變革。我國企業要借變革之際,加快布局綠色低碳發展。此外,我國企業參與公共采購時,要多關注公共采購與私人采購的規則區別。公共采購追求更多元的政策目標,對經濟社會有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實現“雙碳”目標下,政府的行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行為都會有根本性和革命性的變化,企業除了自身要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之外,還要滿足政府轉型帶來的新要求。
黃冬如: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公共采購需要掌握以下三點重要原則:一是企業要提升自身品牌的塑造力,包括產品質量、價格、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二是實現采購交易供應鏈的協同能力。以產品交易為核心,同時協同建設國際供應鏈;三是能持續推進公共采購市場的保障能力,即有能力積極參與到國際公共采購事務的流程、政策、標準、制度建設中去。
易學汶:無論是我國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參與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出發點都在于開放市場和參與國際競爭。競爭對于任何國家、任何企業從長遠看,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以我國為例,在國際市場上,我國高鐵總體技術水平已躋身世界先列,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通信領域,5G技術拿下了全球最多的訂單。很明顯,擁有這些技術的企業通過提升自身產品核心競爭力,為參與全球競爭的其他中國企業指明了方向。所以,我國企業不要怕參與全球競爭,交給市場優勝劣汰,從而淘汰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產能,引進先進的技術、理念與人才。另外,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一定要注重產品的研發,將精力集中于一種產品乃至一種配件的精細化生產,從而形成生產個性化與特色化優勢。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技術水平后再考慮規模化生產,企業的定位一定是先做強再做大。
劉慧:從企業角度看,我國的中小微企業參與公共采購時,首先,要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力爭單獨拿到采購合同成為供應鏈鏈主,擁有整合、協調上下游產品的能力。其次,不能直接拿到采購合同時,企業可將重點放在參與到供應鏈中。一是與大型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投標。二是嘗試與大型企業合作,為其提供采購標的所需的部分產品或配件等。最后,要保持創新創業的熱情,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另外,從國家層面或者行業層面看,公共部門和以供應商為主的行業協會可為的地方很多,比如,為企業翻譯、整合國外采購信息、介紹采購規則。
曾濤:縱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格局,公共采購的國際協調,其實質是國家間、國內政府采購市場的彼此開放。面對更加開放的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我國企業將面對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從政府角度看,我國政府會依照我國所參加的國際協定和國際通行規則,積極鼓勵我國企業投身到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從我國企業自身看,也應該提升公共采購的國際視野,通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了解我國參加的國際協定和特定國家公共采購規則,在更為廣闊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探求發展機遇。
汪泳:國際組織中,聯合國2019年的全球采購總額為199億美元,而我國企業份額僅占聯合國采購總額的1.24%。這明顯與我國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當前,我國應完善基礎服務機制,為國內企業提供信息、市場、語言等系統化、專業化服務,提升競爭能力;還應促進和服務國內企業熟悉掌握運用國際政府采購規則,提高獲取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未來必定愈加繁榮
主持人:面對共享的國際公共采購市場,我國企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我們期待我國企業能高質量的“走出去”。本期沙龍的最后,請各位專家暢想一下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未來前景。
王叢虎:長遠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必將帶動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形成和擴展。全球的公共采購共享市場已經勢不可擋,也必將越來越繁榮。為此,中國企業應苦練內功、提升技術水平,隨時準備加入更大范圍的共享市場。
曾濤:公共采購市場的國際合作,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內市場保護等要素,歷來是各國間合作需要攻堅克難的領域。如上一期沙龍中所提到的,公共采購市場一直都是封閉對抗和合作共享兩個并存的走向,并且也一直處于此消彼長的態勢。盡管如此,我認為,未來合作共享仍是主流趨勢。之所以如此判斷,是基于對公共采購市場內在要素的分析。當前,全球市場一體化,各國采購產品供給不均衡,市場呼吁共享與合作;從公共采購長遠發展角度,各國間公共采購市場的合作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積極面對國家間公共采購合作,各國才能在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發展中共同受益。
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事務交互影響,沒有哪國可以獨善其身,各國國內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往往也是國際社會關切的重大問題;國際秩序的總體穩定和國際社會的健康發展,才是各國能夠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以我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積極投身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建設,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宣告。對于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未來前景,我總體看好。也相信各國間的公共采購合作會更好,各國政府和民眾也會受益于國際公共采購共享市場的健康發展。
劉慧:去年,在中國國際公共采購論壇上,財政部領導代表中國政府表示了中國開放政府采購市場、加入GPA 的積極主動態度,希望搭建公共采購的國際交流平臺,在合作中與各方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可以預見,我國的公共采購將以此為契機,在亞洲和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信息共享、交流溝通、融合國內外公共市場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易學汶: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我國公共采購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2019年10月我國向WTO提交了中國加入GPA第7份出價,出價范圍有較大擴展,充分展現了我國公共采購領域擴大開放的形象,表明了我國加入GPA的誠意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除了政府,我國很多企業也都在積極推進公共采購的對外開放,以逐步融入國際公共采購的大家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愈來愈多的外國企業會在我國公共采購市場享受到巨大商機。
主持人:感謝各位共赴本次的思想盛宴,同時也感謝大家聯袂獻上關于共享公共采購市場的饕餮大餐。《中國政府采購報》期待與大家的下一次相聚。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