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隨想
【歲月】
自行車隨想
■ 張裕新
退居二線后,工作閑了很多。最近整理各種證件、證書,發現了一本自行車行車證,不由得讓我回想起那個自行車在交通和工作、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年代。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在上小學時的記憶中,自行車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當時大人們的平均月工資只有二三十元,而一品牌自行車需要一兩百元,買車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對自行車的狂熱。當時的自行車需要憑票購買,一個公社供銷社往往只能分配到幾輛自行車的指標。
“二八式”指的是輪子的直徑是28英寸的車,這種車異常結實,可以承載一家三口,因實用而得到廣泛歡迎。每逢農村秋收時,大人們后座上先扎好橫杠,用對扣的棉花包橫繃在車上,車龍頭用繩子拉著,人站在最后面,兩手一邊用繩子控制方向一邊握住棉花包向前推,送往花部售棉。更實用的是,200多斤重的豬橫繃在后座上推著送往食品站,車技好的男客可以騎車賣豬。記得大人們經常給自行車上油,細心呵護。為了方便晚上行駛,有的自行車前端還有燈,叫“磨擦燈”,是用前車輪摩擦發電,這便是自行車中的“蘭博基尼”了,大部分人家買不起,只能自己改裝。我記得村里赤腳醫生的車上是裝了的,為的是晚上出診。
如今人們結婚需要房子、車子,而那個年代人們需要的是“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其實辦齊這“四大件”一點也不容易,何況“四大件”還有標準,自行車一般是“鳳凰牌”或“永久牌”的?!傍P凰牌”當時是很有面子的嫁妝,“永久牌”則因為結實程度得到了“老坦克”的愛稱。
到了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走進了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了有序管理自行車,開始起用“自行車行車證”,就如同現在的汽車行駛證一樣。上面印有安全行車注意事項7條、車輛管理注意事項5條,還有車輛鋼印、廠牌、輪式、持有人等基本情況,變更過戶記錄、驗車記錄等,蓋有縣公安局自行車執照專用章。
上世紀80年代我進入鄉財政所工作,當時有征收自行車稅這項工作,是由縣財政下達各鄉鎮征收任務,我所在的鄉就被分配到8000輛的征收任務,每輛自行車稅是4元。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我就想農民群眾生活是多么清苦,人又是多么善良,為了交納一輛自行車稅,上兩個早市,出售了田頭莊稼才湊齊??梢娔菚r的稅源是何等稀少,財政的基礎是何等脆弱。我所在的鄉全年財政收入也只是100多萬元,而全縣還不足億元。
上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是中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年代,人們自行車出行的比例大幅下降,以后,很多非機動車道又被電動車占據,自行車只能在夾縫中穿行。
近幾年,城市中終于又聽見熟悉的自行車鈴聲了,共享單車真切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自行車清脆的鈴聲通過共享單車又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兩個輪子的影子在樹蔭下、馬路邊一晃而過。科幻小說之父威爾斯說:“烏托邦里充滿單車路徑。”騎自行車作為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必將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現代社會霧霾與城市噪聲的包圍之中,踏上一輛自行車穿過歲月,去到一個有更多藍天的未來社會,是很多人的希望。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